德州科协李桂发:被群众留任的第一书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4-18

  李桂发同志是德州科协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3月受组织选派先后到禹城市莒镇社区和董屯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出色完成了驻村帮包任务,被评为第二轮市派第一书记标兵。在即将结束此次任期前,发生了群众纷纷要求他留任的感人故事。请看2017年4月10日,《德州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通讯《李桂发:被群众留任的第一书记》。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4月6日,在禹城市莒镇董屯村温室蔬菜大棚建设现场,李桂发正向村民讲解:“咱这个棚体多先进,水泥板里加了三层泡沫板,还有隔热桥,棚体内还要安装移动立柱和自动导轨……”

  43岁的市科协办公室副主任李桂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受组织选派,先后到禹城市莒镇社区和董屯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出色完成了驻村帮包任务,被评为第二轮市派第一书记标兵。他驻村期间,从严从实,扎根基层,全力为民。群众信任他、依赖他,强烈要求他继续留任。市选派办尊重群众意愿,决定李桂发作为第三轮第一书记继续在董屯村开展为期两年的驻村帮包工作。

  听说组织来考察,群众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李书记带领我们刚刚过上好日子,村里还有好多事情,我们离不了他啊。 ”

  59岁的董屯村党支部书记程发军和李桂发打交道最多,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程发军打心底佩服李桂发:“说实话,桂发刚来时,我认为不过是‘镀镀金’,没想到他真抓真干,一身土一身泥,帮村里修路、修建活动场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办起小型面粉加工厂和榨油厂,实事一件接一件,全村群众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 ”

  村文书王佃祥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账,“去年董屯村在李书记发动下流转500亩土地,破天荒地种植了马铃薯、大豆和花生,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今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计划建256个高标准智能化蔬菜大棚,让每户群众都过上文明富裕的好日子。 ”

  群众的感情最朴实最真挚。感动于李桂发为村庄发展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今年1月12日,程发军和群众代表把寄托全村970名群众情谊的写有“为民解忧好书记,一枝一叶总关情”和“情系三农解民忧,政策到户办实事”的锦旗,分别送到市选派办和市科协。

  两年驻村帮包期满,3月10日,市委组织部考察组到董屯村考察第一书记时,发生了感人一幕,按照要求,2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考察座谈,但群众闻讯后,越聚越多,来了80多名村民,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大家就一个要求,让李桂发继续留在董屯村担任第一书记。“我也是一名参加‘请愿’的群众,为什么大家不愿意让李桂发书记离开?因为李书记带我们刚刚过上了好日子,村里还有好多事情让他干呢,他可不能离开。 ”快人快语的村民楚桂英说。“李桂发这样从严从实的干部到哪里都抢手! ”莒镇人大主席温光辉介绍说,李桂发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莒镇社区任第一书记,工作就十分出色,注册和建立了莒镇三黄鸡养殖协会和泰正庆苗木示范基地,使三黄鸡养殖规模从2万只扩大到15万只,莒镇社区干部群众当时也是极力挽留他,至今在社区还保留着李桂发的办公室。

  鉴于董屯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心声,莒镇党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向上级请求李桂发继续留任董屯村第一书记。经市选派办研究决定,李桂发作为第三批市派第一书记继续开展驻村帮包工作。“老百姓的心声,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让李桂发留任就是希望他能把第一书记品牌擦得更亮,为帮包村做更多实事好事。 ”市选派办同志这样说。

  只要把心交给群众,肯吃苦带头干,就能赢得群众信任,干成许多大事

  在董屯村中心有一处新建的村办公服务场所,宽敞整洁,会议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一应俱全。“7间大瓦房,208平方米,仅投资9万余元,平均每平方米投资384元,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建成,这就是李桂发带领群众创造的奇迹。 ”程发军介绍,长期以来董屯村借用村外水利站的房子办公,十分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难题,李桂发带头捐款1000元,村民积极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短时间内凑足了资金,一个多月时间,李桂发和村民摸爬滚打在一起,什么活都干,手上磨得起了硬硬的茧子,村民没有一个不夸的。“自李书记帮俺村把路修好后,总算不吃颠破的鸡蛋了。”村民程立齐幽默地说。董屯村村内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尤其一下雨,泥泞的道路无法行走。李桂发积极争取协调有关部门,在禹城市交通局和莒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使原计划2017年修缮的道路,提前到2016年9月份修缮完毕。

  董屯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村集体没有收入,致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李桂发下决心探索一条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路子。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李桂发决定对董屯村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由党员带头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马铃薯、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我们采取的是‘支部+协会+会员’的发展模式,收益20%留集体、50%用于扩大再生产、30%给村贫困户会员分红,在保证群众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 ”李桂发介绍说,2016年秋天,董屯村种植的马铃薯、花生、大豆喜获丰收,大田马铃薯单产3000公斤,很快销售一空,当年协会就给村集体上交了30500元。

  趁热打铁,李桂发进一步发动董屯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在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投资8万多元,购进面粉和花生油加工设备,办起了小型面粉加工厂和榨油厂,生产优质原生态小麦面粉和花生油,2017年元旦和春节期间,实现销售收入26万元,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

   “刚开始,许多群众对李桂发书记号召的事情持观望态度,现在不同了,只要李书记动员的事情,几乎没有人反对,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心为群众着想,想让大伙过上好日子。 ”村妇代会主任季秀英说。今年一开春,李桂发就和村“两委”班子谋划更大的发展蓝图,“我们计划把董屯村1470亩土地全部流转,采用水肥药一体化种植模式,探索冷链物流、交易市场一体化销售模式,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董屯村及周边村脱贫奔小康、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途径。 ”李桂发充满信心地说。

  李桂发自掏腰包,为敬老院老人买棉衣、慰问品,连续两年年三十陪老人过节

  莒镇敬老院的21位老人时常惦记李桂发,李桂发每逢节假日都会去看望老人,嘘寒问暖,连续两个大年三十中午他都在敬老院度过,自掏腰包为老人买棉衣、棉鞋、保暖内衣等,送上油、面等过节物品,陪老人唠嗑、包饺子。

  今年80岁的王汝峰和85岁的徐秀美逢人就说李桂发的好话,老两口是董屯村的贫困户,李桂发只要有时间就去看望照顾,帮助老人流转土地、增加收入。

  莒镇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兴峰介绍说,李桂发为人正直作风好,在村里坚持自己做饭,一律拒绝党支部成员以及其他村民邀请吃饭,带领支部成员外出学习参观,开自己的车,出钱、出油,不向村集体报销一分钱。   

  在李桂发担任第一书记的莒镇社区和董屯村,在街上随便问一位群众,他们都对李桂发十分熟悉,“李桂发是一位实干家,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多天都和我们村民在一起,风里来雨里去,我们看在眼里,真心佩服。 ”董屯村村民司长安激动地坚起了大拇指。

  市科协主席蔡文晓年初刚一到任,就听说了李桂发的先进事迹。 2月7日,蔡文晓拿出一天时间到董屯村进行专题调研,实地了解了李桂发的驻村帮包工作,“桂发同志的事迹让人感动,我询问了许多群众,他们对李桂发一致认同,称赞他与大家同甘共苦、劳动在一线,把好的革命传统带了过来。 ”蔡文晓介绍说。今年市科协党组第一个会议,就是专题研究第一书记驻村帮包工作,提出在2017年派驻第一书记工作中要“打好三张牌,做好三篇文章”,即打好科技牌,做好人才文章;打好环保牌,做好原生态文章;打好文化牌,做好英烈故土文章,全力支持李桂发开展工作。

  李桂发的妻子董俊霞说起丈夫,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禁不住要埋怨几句:“从正月初八到现在,李桂发仅回家3次,回来后也是一直打电话联系事,家里一点也不能指望他。 ”去年冬天李桂发5岁的儿子得了手口足病,发烧到40摄氏度,一周都不见好转,考虑到李桂发工作忙,妻子一直没有给他说,独自承担了下来。

U(KW@NB5QINC$I~5T7{P6H9.png

 

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dast.org.cn/article.php?id=4127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农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