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无国界,“污名化”挡不住疫情蔓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08


   病毒无国界,

“污名化”挡不住疫情蔓延

撰文/张田勘(专栏作者)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将新冠病毒称之为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遭到了各方强烈抨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称,这是对中国搞污名化,我们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坚决反对,随后世卫组织针对此事也做出回应称,病毒没有国界,应避免把病毒同种族及地域联系在一起。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目前海外确诊及死亡病例均已超过中国全境内,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这场全球战疫面前,每个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病毒。罔顾科学与国际共识的“污名化”行为,与这一方向相背而行。

     事实上,WHO对病毒和疫情的命名已有指导原则,既照顾通俗性,也有学术性,同时避免引起对地域、国家、个人和动物的负面影响,以消除歧视。

     这些原则在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新型人类传染病的最佳实践》有统一说明。这份命名指南由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布,表明是三个国际组织的共同意见。

这个指南的主旨是,尽量减少疾病名称对贸易、旅游业、动物福利的不必要负面影响,同时也要避免对任何文化、社会、国家、地区、专业或民族群体造成侵犯。因此,疾病命名的要素可包括:通用描述术语(临床症状、生理过程、受影响的系统等),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出血性、脑炎、免疫缺陷、功能不全等;

具体描述术语有:年龄组、患者人数、时间进程、流行病学、起源、严重程度、季节性、环境,如老年、急性、先天性、轻度、夏季、海洋等;还可以有病因及相关描述,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亚型等,以及年度如2019。

指南不推荐的措辞包括:地理位置:城市、国家、地区、大陆等;人名;文化、人群、行业、职业等;特殊的动物或食物种类;煽动过度恐惧的词汇,如未知、死亡、致命、流行等。

     其实早在2月11日,WHO就依据上述原则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特朗普完全没必要另起炉灶。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所说,2009年的H1N1流感大流行始于北美,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把它称作北美流感。

     为了避免造成歧视和国际交流障碍,历史上有些传染病甚至曾经专门改名,最典型例子是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1918年的世界大流感,由于当时是先从西班牙发现的,所以又称“西班牙大流感”。但是,后来研究发现其实流感发源地是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处军营,但是为了避免地域歧视并没有改名为“美国大流感”。目前比较统一的称呼是“1918年大流感”。



     当前疫情紧急,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整个人类是一个祸福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污名化”中国不能挡住疫情的蔓延,更解决不了美国当下的其他问题。隔岸观火、以邻为壑、故步自封只会损人害己。全世界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才最重要。


加强防护

共度难关


来源:福建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Q5MTYxMw==&mid=2650613551&idx=1&sn=bdcf307f61721be4b0468ebb478fe38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福建省科协 福建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