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曦:加强多边合作,将结核病防患于未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7-30

2017年7月14日,中国防痨协会中国-中亚结核病控制研修基地周年总结会暨结核病研发科技创新交流会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刘剑君、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钟球、中国防痨协会秘书长成诗明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山大学黄曦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5年全球新发结核病人1040万,因结核病死亡150万。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结核病人90万,位于全球第三位。全球新发结核病人数中,60%来自于包括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内的六个国家。中亚国家属于全球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结核病发病率为50/10万到100/10万之间。

面对结核病诊、防、治的严峻形势,中山大学黄曦教授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指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工作非常重要。首先,从我国的角度来说,由于当前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较低,我国60~70%的结核病是难以诊断的菌阴结核,现有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研发新的免疫学诊断方法,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目的,非常重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第二个重要性体现在地缘上,由于我国新疆地区为结核病的高发区,该地区与中亚其他国家在地理上紧密相连,病例相似度较高,所以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有利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染几率。 

目前,基于日益紧密的国家间合作,我国以及中亚几个国家的结核病发病率正在日益下降。受益于中国—中亚结核病控制研修基地的研究成果,黄曦教授进一步指出,通过"一带一路"政策,能更好的与新疆地区和中亚各国合作,形成产学研用结合的研发团队,合作开发结核病早期诊断产品,最终惠及"一带一路"地区人民。黄曦教授牵头主持的"十二五"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组织全国十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联合攻关,在结核病发病机制研究、专利申报、创新产品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多个产品获得国内CFDA证书,相关产品已在市场销售,得到了各级医疗机构和防控机构的使用和认可。但是对于未来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还需要多方合作支持,作为一种国际化趋势,一体化的合作机制不仅可以促进产业化和高校研发之间的互惠互利,还可以为临床免疫医学提供新的研究理念。如果优秀的研究成果止步于学术论文,没有进一步的产业化开发,就会导致优秀的研发成果不能普及到临床医学中。在此过程中,黄曦教授从大学的角度阐述了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中山大学为例,和周边地区的研究院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开发更好的产品,不要让科学研究停留在象牙塔里。"

来源:中国防痨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cata1933.cn/showNewsDetail.asp?nsId=1250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传染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