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这些设备正在“出卖”你的隐私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15

来源:鹤岗科普

随着物联网发展进程加快,物联网智能摄像头、智能家电设备愈发受到青睐。然而,一些创造便利的物联设备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窥探隐私的“千里眼”“顺风耳”,形成网络化、链条化的黑色产业链。


一些卧室早已没有秘密


考虑到安全防范等因素,许多用户在家中或公司的不同位置安装了摄像头,通过手机端App可实时查看。这些摄像头处于长期开机拍摄状态,有的业主说“懒得重启,从不关机”。


用户本以为只能自己观看的监控画面,实际上成了“实时公开播放”


记者以网友身份加入了以“摄像”“监控”为名的某社交平台群组。10多分钟后,一名群成员询问是否购买摄像头ID,随即发来10余张监控视频截图,其中大部分为家庭摄像头拍摄的场景截图,最近的时间为3月24日,这些图片被设置“阅后即焚”,5秒钟后自动销毁。



该成员称,摄像ID“普通的85元10个,好点的175元25个”,附赠操作指导。完成支付后,该成员发来24个设备列表名称,名称中标注有“客厅”“睡房”等字样。按照 “教学”提示,记者下载了一款手机App,就可以登录查看在线视频监控画面。


更令人震惊的是,只要花320元再购买一款“破解软件”,用户便不用再单独购买摄像头ID,使用该软件可以快速破解1万个摄像头中的999个在线摄像头ID进行观看,相当于“包月”。


那么,不法分子是如何破解家用摄像头并实现远程操控的呢?一方面,一些摄像头品牌使用弱口令注册账号,有的可以不用注册直接连接摄像头设备,可以轻易被破解;另一方面,黑客通过“拖库”“撞库”技术完成了对摄像头ID的破解。


一旦用户的网络设备使用相同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就可以被“撞库”技术破解,变成公开内容。例如,从某邮箱网站非法获得大量个人用户登录信息后,这些账号密码就极有可能成为破解该用户家用设备的“钥匙”。若大型社交媒体或软件被“黑”,会有大量个人信息遭泄露。


物联网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进入实际应用,不法分子攻击的覆盖面也会增加,打击此类违法犯罪任重道远。堵住物联网下的隐私黑洞需要多方联防联治、密切协同,构建立体防御体系。


相关办案民警表示,黑客犯罪案件仍处高发态势,应着力构建网信、工信、公安等各部门之间协调沟通机制,综合治理互联网黑客犯罪问题。


来源:央视网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

鹤岗市科协官方微信科普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来源:gh_c593f21141e2 鹤岗科普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NDUzOTk5Mw==&mid=2247487712&idx=7&sn=7180f45212bdd8402241ee4563633981&chksm=f9453856ce32b140f400a2f64235e24f65e17ff87aaa14348d6d80a6b17fc114276e81488f52&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黑客 设备 用户 摄像头 ID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