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报告》启示:重视癌症长期预防,提高早期筛查意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25

来源:医世象

wt_a22322000525211756_4bf345.jpg

导读:癌症难以治愈,治疗费用昂贵,所以对抗癌症,未雨绸缪更重要。美国最新发布的《癌症一级预防计划》,有哪些借鉴意义和启示?

根据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增患癌病例将增至1900万,到2030年将增至2200万,到2035年将增至2400万。2018年全球最多人罹患的三大癌症为肺癌(210万)、乳腺癌(210万)、结直肠癌(180万),致死率前三名的癌症则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每年全球约有960万人死于癌症。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如果人们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半人都可以避免罹患癌症——戒烟、戒酒以及减肥都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而另一半的癌症或许在所难免,但仍可以通过癌症筛查等方式早发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治愈机会。

癌症死亡率的峰值已经过去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数据,由于吸烟人群的增加,吸烟引起的相关癌症,尤其是肺癌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在整个20世纪,男性的癌症死亡率绝大多数时候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女性而言,由于宫颈癌、肝癌、结直肠癌以及胃癌的发生率降低,癌症死亡率在20世纪中期有所下降。总体而言,所有人群的癌症死亡率在1991年达到最高峰(215/10万人),并从此开始稳步下降,到2015年时已降至159/10万人。在1991-2015年的这24年里,癌症的死亡率共下降了26%。

癌症死亡率发生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癌症预防意识的提高。例如,吸烟人群的减少,大大降低了肺癌以及其他吸烟相关癌症的发生;

其次,是癌症筛查与早期检测的发展,改善了绝大多数癌症治疗的疗效,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以及前列腺癌死亡率的下降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癌症治疗技术的进步也功不可没,纵观近年来癌症治疗的发展,不仅外科、放疗经验技术不断丰富完善,内分泌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免疫靶点治疗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癌症预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

对抗癌症,从预防开始。根据美国癌症协会2018年10月10日发布的《癌症一级预防计划》所述,许多癌症的发病因素都可以控制。该预防计划对美国的防癌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具有借鉴意义。

计划指出,癌症的可预防性危险因素包括烟草及烟草制品、含酒精饮品、体脂水平、感染性病原体、紫外线照射、医用电离辐射和室内氡浓度等。对此,主要的癌症预防措施有控烟、限酒、控制肥胖、健康饮食、运动、预防病原体感染、防晒和减少放射等,其中控烟比任何策略都能更加有效的预防癌症死亡。

wt_a42302020525211757_534674.jpg

吸烟一直是全球癌症的首要原因,引发包括肺癌、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肾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1991年以来,美国的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归因于吸烟率的下降。尽管如此,烟草仍然是新增患癌病例和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肥胖是仅次于吸烟的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体脂过高是癌症或特定类型癌症的高危因素,尤其是结肠癌。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扭转体脂过高的趋势,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

紧随肥胖其后的可预防危险因素是酒精。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首次将酒精归为致癌物,含酒精饮品至少是七种癌症(口腔癌、口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因此,为了预防癌症,不建议饮酒。

除去吸烟、肥胖和酒精饮品外,在美国所有的癌症病例中,其中4.2%和2.9%的病例还分别与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缺乏锻炼有关。通过健康的饮食并积极运动,都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除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五点外,另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比如,感染引发了4%的癌症。已有11种病原体被IARC列为类致癌物,包括:幽门螺杆菌(胃癌)、人乳头瘤病毒(HP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等7种病毒以及3种寄生虫。

此外,紫外线辐射、医用电离辐射和氡暴露也是需要注意的预防因素。癌症预防远比癌症筛查便宜、有效。这么说并不是反对进行癌症筛查,而仅仅是为了强调癌症筛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挽救更多的生命,但癌症预防更是一项长期的投资。

不同类型癌症的筛查策略不同

目前,部分早期癌症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癌症患者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10%。美国癌症协会2018年11月19日在CA:A Cancer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文,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的筛查策略逐个进行了分析。根据这篇《癌症筛查和早期检测计划》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癌症的筛查策略不同。

在结合我国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后,通常推荐:

①对于肺癌高危(包括年龄40岁以上且吸烟≥20包/年者等)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即低剂量螺旋CT),并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若检出肺内结节需至少在12个月内进行LDCT复查。此外,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②乳腺癌则可以通过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次)、X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等尽早发现。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30岁以后应每年接受1次乳腺超声检查。

③对于40岁以上的有症状结直肠癌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FOBT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对于40岁以上的无症状结直肠癌高危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对于年龄大于20岁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对于50岁以上无症状结直肠癌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另外,粪便DNA检测已被纳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美国多学会工作组和NCCN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中,是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的改变而判断是否患有结直肠肿瘤,是一种新型的结直肠癌检测技术。

④对于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都属于宫颈癌高危女性。若年龄为21-29岁,可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2-3年1次;若年龄30-65岁,可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或者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每5年1次。大于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不需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对于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则不需要检查。对于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应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

⑤针对前列腺癌高危男性,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此外,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⑥对于肝癌高危人群,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⑦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⑧对于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⑨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⑩胰腺癌高危人群,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更加精准的癌症早筛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对癌症是否遗传心存疑虑。现已阐明,有些家族性癌症的确有遗传性,但遗传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易患性。细胞中的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种系变异可通过生殖传递,由于这两类基因是维护细胞稳定性的关键,所以其单基因变异就可能高概率的引起特定肿瘤,并且常常有肿瘤以外的某些综合征表型。据估计,人群中约有10%癌症是这些基因种系变异遗传发生的。

此外,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癌症发现时大部分是中晚期,临床看到的也只是癌症发生过程中的冰山一角。癌症发生最开始是基因水平上变异,然后进化到细胞水平的变异,最后是组织水平的变异。传统的方法仅仅能够在组织水平或者细胞变异的后期发现癌症,比如血清肿瘤标志物、B超、CT以及组织活检等方法。这时候更新的、更加精准的基因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早期的时候发现癌症。目前,癌症早筛的基因检测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中不乏准确度较高的优秀产品,相信将来基因检测能帮助我们实现癌症早筛和延长生存率的目标。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0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20——本期完——

我们(医世象,微信ID:medhealife)致力于癌症、慢病、妇幼等领域的科研成果报道,以及科普知识的传播;关注于肿瘤、妇幼、病理、检验、内科等科室的最新资讯及政策指导;为医生、患者以及相关科研机构人员提供最新的实讯;为医学惠民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medhealife 医世象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jUyNzYyOQ==&mid=2247496525&idx=2&sn=ccf95288c9acb87e7ffc4836b1a77100&chksm=fdfb55afca8cdcb993cf205eddbff515ac1aa2193f29db526e9ea2f736a7b36140c3bad7d8e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癌症 乳腺癌 肺癌 结直肠癌 癌症筛查 世界癌症报告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