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攻坚克难——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9-29

导语: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是争夺国际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主要平台,在记录和传播科技成果、引导学术建设、开展学术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卓越成效。

中国科技期刊从无到有,直到今天硕果累累,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命运紧紧相连。从1792年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吴医汇讲》,到1949年科技期刊只有80余种,发展到1965年共有506种。改革开放后,科技期刊取得飞跃发展,1988年达到2951种。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科技期刊持续发展,2001年增长至4420种。目前,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000余种,占我国期刊总量的一半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品种数量不断增长

2013年至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新批创办期刊303种,其中科技期刊128种,英文或中英双语科技期刊84种。目前,我国期刊出版总量已由2012年底的9867种增加到2016年底的10084种,新增期刊主要为服务优势重点领域、前沿空白领域和新兴交叉领域的科技、学术期刊。

(二)学术水平稳步提升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统计,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以14%和5.4%的速度保持增长,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指标呈上升趋势。1987年,《科学引文数据库》(SCI)选用中国期刊仅11种,占其收录期刊总数的0.3%;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入选期刊为135种;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178种,且其中位于学科影响力前四分之一(Q1区)的期刊比2012年度增加了28种。这些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总体影响不断提升。

(三)品牌特色日益鲜明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光学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集群。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代表我国学科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期刊:《细胞研究》历经15年发展,2016年最新影响因子达到15.606,在我国科技期刊中位居首位;《光:科学与应用》2012年创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达到14.603,目前在全球光学期刊中排名第三;《骨研究》《国家科学评论》2012年创刊,《纳微快报》2014年创刊,《光子学研究》2016年创刊,均在较短时间内跃居全球同类期刊影响力前列,显示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强劲势头。品牌期刊的崛起,确立了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新的地位和形象,增强了我国科技期刊的信心。

(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步伐,科技期刊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2017年1月,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个上市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北京卓众出版公司等为代表的期刊出版企业,和以中国航天期刊群、中国光学期刊联盟、力学期刊联盟等为代表的学科刊群,积极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初见成效。以中科院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高教社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积极探索新型出版模式,努力进行编辑、出版、传播、利用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并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提升了集约化发展的能力。

(五)政策支持效果明显

2013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六部委联合推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5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此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0年首次在“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增设“期刊奖”,于2011年启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于2013、2015年两度开展“百强科技期刊”评审推荐工作,于2014年下发《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 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于2015年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均为科技期刊的规范管理、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

(来源:中国科协官网)

期刊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