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职工代表心声:“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创造性”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0-24

20171024192137_18afe0.jpg

“不怕不怕,机器人代替不了人的突破创新。”

听到记者谈及机器人进工厂“抢饭碗”话题,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北发动机工厂发动机维修工张永忠连说了两个“不怕”。

张永忠代表已经在汽车生产行业工作30多年了,他有两个“外号”,一个叫“土专家”,因为他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就能解决用户的难题;另外一个叫“老中医”,他用“望闻问切”四招就能快速判断发动机的问题所在。

每一次面对难题,他总能用不同于前人的创新方法解决。这其中,有的省时,有的省力,“最终,都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张永忠代表说,机器人进车间在生产的稳定性上固然有所提高,但是在发现问题、流程再造等方面还得靠技工的创新性。

在他看来,当机器人代替人做了很多机械性、重复性工作后,人应该腾出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地优化、创造。“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我们才会进步,才会强起来。”

“这需要不断学习、钻研,否则怎么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张永忠代表认为,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必须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真正形成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来源:《工人日报》

风云人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