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规律及航道整治技术”与“山区河流全直桩框架码头设计关键技术及实践”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规律及航道整治技术”与“山区河流全直桩框架码头设计关键技术及实践”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0-20

2017年10月13日,中国航海学会在重庆组织召开了由重庆交通大学杨胜发教授主持研究的“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规律及航道整治技术”和刘明维教授主持研究的“山区河流全直桩框架码头设计关键技术及实践”两个科技项目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由交通运输部刘功臣教授级高工任主任委员、长江航道局刘怀汉教授级高工、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张华庆研究员任副主任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姚仕明教授级高工、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董荧教授级高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刘元雪教授以及重庆轮船(集团)有限公司杨建明高级船长等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教授级高工孙敦屏主任主持了成果鉴定会。

20171025130135_fa38c3.jpg

杨胜发教授做成果鉴定汇报 与会专家听取现场汇报

10月13日上午,召开 “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规律及航道整治技术”项目鉴定会。专家组听取了杨胜发教授的研究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后,经过质询和评议,一致认为项目依托长江经济带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针对三峡水库成库初期航道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发现了三峡库区大尺度湍流结构,自主研发了水沙紊动同步原型观测系统,提出了基于原型沙的悬移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揭示了三峡库区淤泥疏浚过程中污染物释放规律,形成了三峡水库急弯分汊河段航道治理技术和航道环保疏浚技术。项目获得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97篇,其中SCI35篇,EI32篇,出版专著5部。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段航道建设工程”、“三峡库区碍航礁石炸除工程”、“三峡库区黄花城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等重大工程,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卵石输移与大尺度湍流结构的动力学关系、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速变化关系及冲淤判别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71025130136_022b1c.jpg

刘明维教授做成果鉴定汇报 与会专家听取现场汇报

10月13日下午,召开“山区河流全直桩框架码头设计关键技术及实践”项目鉴定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刘明维教授的研究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文件后,经过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针对山区河流全直桩框架码头设计关键技术问题,自主研发了山区河流框架码头水流荷载原位测试系统、桩基界面力学特性测试系统、码头结构静-动力承载特性及疲劳特性测试系统,揭示了山区河流全直桩框架码头承载机理,发展了全直桩框架码头结构计算理论及方法,形成了码头结构、桩基础、岸坡、陆域一体化成套设计技术。项目获得专利2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其中SCI 10篇,EI16篇,出版专著4部。研究成果成功运用于“重庆果园港二期工程”、“涪陵港龙头一、二期码头工程”、“万州新田港一期码头工程”等十余项重大工程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山区河流全直桩框架码头设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71025130137_10ec7d.jpg

鉴定委员会充分讨论

鉴定委员会对重庆交通大学两个项目组所做的扎实工作和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一致同意推荐申报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并建议加大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为航道治理和港口码头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供稿:科技服务部 孙敦屏)

来源:中国航海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innet.cn/zh-hans/events/2895-san-xia-shui-ku-ni-sha-shu-yi-gui-lu-ji-hang-dao-zheng-zhi-ji-zhu-yu-shan-qu-he-liu-quan-zhi-zhuang-kuang-jia-ma-tou-she-ji-guan-jian-ji-zhu-ji-shi-jian-xiang-mu-tong-guo-ke-ji-cheng-guo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