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标改革,呼唤补齐“工程学”短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1-03

20171103084831_f9cd99.jpg“新课标实施了,但科学教育课还是面临巨大挑战。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科学课开课率不足、核心课程地位重视不够、师资力量没跟上等情况。”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恩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他看来,小学科学课改革迫切需要补齐“工程学教育”这块短板。

今年,教育部出台了经过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今秋起,科学课程延伸至小学1、2年级,且要覆盖1—12全部学段。这意味着科学教育将正式纳入全阶段国民教育体系。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刘恩山以生物学举例:“我们会用一个大概念构建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在小学阶段,就是让学生要掌握‘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个大概念。接着,我们会将其他生物学概念延续至初中乃至高中,其内容标准设计是循序渐进和连贯一致的。”

刘恩山介绍,新课标实施后,科学课堂教学追求“少而精”:少就是概念性知识少;精是注重深入理解,淡化背诵。“新课标减少不必要的术语,准确表述教学要求。以前老师备课会揣摩课程标准设计者的意图,但现在课标对学习结果有了精确的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新标准的最大亮点在于:高度关注科学课程中以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为特点的跨学科教育。“其内容标准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刘恩山认为,工程学是STEM实施的桥梁和关键。

 “小学生不仅要知道科学,还要知道技术工程学以及产品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刘恩山说,工程学素养对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其实践需要教学条件和教师的专业基础,但在我国这方面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据他了解,发达国家很重视工程学教育,如美国不仅在科技精英学校强化了工程学教育,近年来工程学教育也进入了许多中小学课堂。

 “在我们强调‘双创’、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今天,工程学不仅仅是职业教育,而是应该作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在实现国家战略中发挥作用。”刘恩山表示,希望工程学内容能进入科普场馆,也希望工程师和工程院院士这样的优秀团队能加入到科学教育的队伍中来。

来源:科技日报

科学课程 工程学 公民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