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意大利学界放逐的卡纳韦罗声称:换头后你可能会永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1-23

20171123151556_c45c14.jpg

▲塞尔吉·卡纳韦罗。

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塞尔吉·卡纳韦罗(Sergio Canavero)和他的“亲密中国朋友”、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并非第一次因“换头术”走进公众视野。在过去数年间,他们掀起过数轮关于“换头术”的热议。但每一次,二人的说辞都有所出入。

卡纳韦罗总是“点火”的那一个。11月17日,卡纳韦罗在维也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

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任晓平在肯定手术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稍加“灭火”:这并非真正的“换头”,只是人类头部移植手术的模型,也就是说,是“换头术”的一场“排练”。

在手术进行地——哈医大渐成聚焦点时,我们不妨把目光移回消息开始的地方:卡纳韦罗在国际上发表过怎样的言论?他为何选择在中国进行手术?任晓平一直强调活体手术尚无具体时间表和人选,卡纳韦罗的宏伟蓝图指向何方?

被都灵大学“放逐”的“名人”

公开资料显示,卡纳韦罗,医学博士,现年52岁,出生于意大利都灵。他毕业于都灵大学,并在该校医学院担任神经外科医生长达22年。

2014年,由于遭遇大量“反对”,卡纳韦罗离开都灵大学医学院,创立了都灵高等神经小组。

同年,卡纳韦罗接受了英国《卫报》的采访,讲述了这次“放逐”。在学术生涯中,他逐渐在在线期刊SNI(编注:未被SCI收录,没有影响因子数据)上发表关于头部移植的论文,做TED演讲,上新闻头条,成了名人。不过,他的换头计划遭遇了至少一家国际教会的反对,也被意大利医学组织指责。

2014年2月,都灵大学医学院同意与卡纳韦罗解约。

卡纳韦罗确实出名了。被“放逐”后,他冲都灵大学的门卫用手比了个“杀头”的手势,门卫认出他,放他进去。相比起来,他的前同事们对他的态度冷若冰霜。

“美国人不理解”

意大利从手术可选择地点中划除。卡纳韦罗看中了中国的哈尔滨。他声称,哈工大和哈医大都会提供帮助,并成为了哈医大的荣誉教授。卡纳韦罗欣赏中国式速度:“那里建个房子只要几天。”

他希望,手术能全程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据《今日美国》此前报道,卡纳韦罗在电话采访中再次解释了手术地点为何选在了中国。他认为,欧美的医学界不会允许这个争议性的项目,“美国人不理解。”

卡纳韦罗说道。“没有一家美国医疗机构或医学中心会做这事,美国政府亦无意愿支持。”

卡纳韦罗表示,中国能接受这个手术,反映出中国决心在各个领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领域:“西方生物伦理学者不要再管着全世界了。”

“异时异种共生”

在《每日邮报》的专访中,卡纳韦罗透露,他在上学时读到了一篇美国猴头移植试验的报道,当时就立志要做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

“是的,我不正常。”卡纳韦罗说道。

罹患脊髓肌肉萎缩症的俄罗斯程序员瓦列里•斯皮里多诺夫(Valery Spiridonov)写邮件成为了第一位志愿者,希望将自己的头颅移植到一具健康的躯体上。

不过,卡纳韦罗认为,“换头”的意义不仅是重获运动能力,更是一种“延长生命”的形式:“想象你有个孩子,一天遭遇车祸,送到医院确诊为脑死亡。你无能为力。再想象一下,当班的医生走过来对你说,‘我对你孩子的头脑无能为力,但如果你把他的躯体给我,有朝一日,这具躯体会顶着一个新的头颅重生。他的孩子就是你的孙子。生命不息!”

“我有两个孩子。我对自己说,我会竭尽所能让他们活得更长久。”卡纳韦罗说道。

他觉得,头部移植最终会帮助延长人类的寿命,这就是那些冷冻头颅的人一直在等待的突破。

11月17日,据《每日邮报》报道,卡纳韦罗将这种“生命的延续”叫做“异时异种共生”,即把两个不同年龄的人合为一体。

“科学家已经发现,注入年轻的血液有重返青春的效果。如果你有一个崭新的年轻躯体,衰老的大脑不断接受年轻血液的清洗,不断重返青春。你可能会永生。”

来源:澎湃新闻

换头术 意大利卡纳韦罗 任晓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