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涡阳示范推广强筋优质小麦100多万亩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2-12

20171212151836_c45da6.jpg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二粮仓品牌粮食建设和砂姜黑土改良现场会上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淮海冬小麦产量和效率层次差异形成机制与丰产增效途径”和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课题“第二粮仓品牌粮食周年提质增效体系”经过三年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新的进展:在第二粮仓示范基地——安徽省涡阳县,在中科院周年品牌粮食绿色提质增效技术体系的科技支撑下,依托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皖北综合农业实验站为核心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以“新麦26”为主、“涡麦8号”等品种为辅的强筋优质小麦100多万亩,成为安徽省优质麦种植第一大县。

据了解,我国的高产田(第一粮仓)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增粮空间有限,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高,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和粮食品质隐患。以中低产田改造为目标的“第二粮仓”工程,是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希望工程”。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农业资源中心副主任刘小京简要介绍了“渤海粮仓”项目工作进展及其展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区域农业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正斌研究员以“黄淮南片粮仓发展战略”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究员吴丽芳重点介绍了中科院第二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工作进展。

现场会上还展示了粉垄深旋耕、深翻、深松三种主要改土耕作方式,其中粉垄深旋耕因一次作业同时完成了秸秆粉碎、耕层深松、土壤粉碎平整作业,替代了深松、深翻、耙耱整地多次耕作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改良砂姜黑土效果。从2016年开始示范推广粉垄深旋耕改良砂姜黑土200亩,两年三季小麦和玉米亩产都超千斤,持续保持吨粮田,成为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新模式。

张正斌表示,通过粉垄深旋耕对砂姜黑土的改造,在不增施化肥农药的基础上,土壤生产力得到了改善。黄淮南片有6000多万亩砂姜黑土,大部分是中低产田,改造完成后,亩产可增加10%—20%,预计在该片区可实现粮食增产100—150亿斤,进而使“第二粮仓”建设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脱贫致富。

来源:人民网

黄淮海冬小麦,安徽涡阳,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