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污染排放量大造成一月大范围雾霾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2-01

仅用作封面.jpg

1月12日至22日,京津冀等地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共有67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这是入冬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在1月31日环境保护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说,雾霾形成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大,一旦遇见不利天气原因,容易发生雾霾。

不过,刘志全表示,与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7日发生的“跨年霾”相比,在气象条件基本相似情况下,今年大气污染程度显著减轻、峰值降低。

据统计,今年1月1日—28日,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8.5%,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PM2.5浓度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与去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大幅下降,长三角和珠三角却略有上升。

环保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到去年底,“大气十条”目标已全面实现,但蓝天保卫战并未结束。接下来将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计划,指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出台配套实施方案。

为支持蓝天保卫战等工作,我国建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地方建设的省、市、县监测点位近4000个;建成酸雨、沙尘监测网。在地表水监测方面,国控断面扩展到2050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1366条河流和139座重要湖库。饮用水源地监测覆盖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和2856个县,今年一季度起将按季度公开2856个县饮用水源水质信息。在土壤监测方面,建成由38800多个点位组成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基本实现所有土壤类型、县域和主要农产品产地全覆盖。同时形成以卫星遥感与地面核查相结合的生态监测体系。”刘志全说。

来源:科技日报


雾霾 污染 环保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