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差异与灭绝风险相关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4-13

雌雄1.png

▲雄性(左)和雌性(右)鸳鸯在外形上存在巨大差异。

雌雄2.png

▲雌性Veenia ponderos

雌雄3.png

▲雄性Veenia ponderos

性二型是指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除了性器官之外,在其它方面(体型、被毛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比如,许多鸟类在颜色上多少表现出一些性二型:雌性的羽色通常较为暗淡,有利于其隐藏在鸟巢中,而雄鸟艳丽的羽毛则被用于求偶和领域行为。与许多其他物种相比,智人的性二型程度较低——男女体型的相似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关性二型是如何出现的,存在着很多种解释,这是自然选择下的进化产物。例如,雄鸟明亮的羽色向雌鸟传递了“我很健康,且适于作为孩子的父亲”等信息。一个有机体的繁殖成功往往比其长时间的存活更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性二型对一个物种来说究竟是好是坏。比如,孔雀明亮的、夸张的尾羽可以吸引到优质的配偶——但同时也可能招来捕食者。

近日,美国史密森学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生活于白垩纪晚期、被称为“介形虫”的微小甲壳类动物。他们发现在93种介形虫中,性别差异最大的物种,灭绝风险也最高——比性二型不明显的物种高出10倍。

目前尚不清楚这一结论是否普遍适用于其他物种或其他属。但之前对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表明性选择增加了物种灭绝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整体格局似乎都是一样的:多数物种的雄性在吸引或争夺配偶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研究人员计划研究下一个地质时期(即古新世)介形虫的性二型,本项研究的地质时期刚好早于恐龙灭绝事件,作者们旨在探究灭绝事件是否会导致性二型发生某种转变。

科界原创

  编译:灯丝  审稿:西莫  编辑:张梦

来源:

httpswww.zmescience.comecologyanimals-ecologysexual-dimorphism-extinction-43242


灭绝动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