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绿会积极投稿《环境经济》杂志“美丽中国”六五环境日特刊并发表
2018/6/1 22:01: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不断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六五环境日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唱响新时代生态环境主旋律,传播美丽中国正能量,特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组织出版《美丽中国》六五特刊。

特刊运用多种形式、从多个视角,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广泛宣传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总结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探寻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动力。

中国绿发会收到特刊约稿信息后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积极投入力量,从绿会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工作和实际行动出发,以《 “美丽中国需要美丽星空”--我们在行动》为题着手组织撰写文章投稿,为唱响新时代生态文明主旋律、传播美丽中国正能量贡献绿会力量与智慧。

投稿文章附后,以飨支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和中国绿发会的各位朋友。


《六五环境日特刊》约稿

 “美丽中国需要美丽星空”--我们在行动

微信图片_20180531154135.jpg

宇宙浩渺,天地苍穹......

抬头仰望,你有多久不曾看见繁星满天的璀璨星空?

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仰望星空。然而,近百年来,由于过度使用照明而导致了光污染的蔓延,全球 2/3 的城市已经看不到银河和主要的星座,人与生物圈的夜间环境受到破坏和侵蚀,天文科学观测受到干扰,人类共同的星空资源和遗产正在失却。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天文学界就提出了光污染的概念。2007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世界旅游组织(WTO)、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等机构联合组织召开了首届世界“星光大会”,会议强调:

暗夜星空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和遗产,是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呼吁重视应对日益严重的光污染,使各类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夜间环境得以维系,使人类世世代代能够观测和享受星空的魅力。

同样,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光污染情况已十分严重,并且不容乐观。

从卫星成像资料上看,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夜空亮度不亚于纽约、巴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光污染已经连接成片;八十年代后城市出生的青少年早已远离灿烂的星空,城市郊区的许多天文台受到干扰,不得已被废弃或被迫迁址。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星空不仅具有深邃广渺的自然之美,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形成的自然素养,人类几千年仰望星空的历史和文化不应在我们这一代失却。

美丽中国需要美丽星空!2015年9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在原中国星空项目基础上成立中国绿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紧密围绕暗夜星空保护的科学理念,组建专门工作团队,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扎实有效的行动:

一、科学普及宣传。

通过与科技、天文、摄影、旅游等多专业配合协作,组织翻译国际组织一系列最新理念和知识,向社会公众广泛介绍传播,开展科普宣传。连续几年,积极联合国内、国际环保机构,公益组织、社会企业、新闻媒体、各地高校青年学生、摄影爱好者、环保志愿者共同开展以“星空保护”为主题的形式多样、地域丰富的全国性公益活动。通过活动帮助社会公众认识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夜间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觉悟,引导更多国人关注美丽星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共建美丽中国。

二、推进建设暗夜保护地。

目前,国际暗夜协会已经发展认证了70余个“国际暗夜保护地”(包括暗夜自然区、保护区、社区、公园及暗夜荣誉区),成为暗夜保护、科普和旅游的基地,但在中国还是空白。为了弥补差距与不足,2016年6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中国绿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工作组远赴西藏,与西藏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办公厅、宣传部、科技厅、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研究推进西藏暗夜保护地试点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在阿里地区行署、阿里天文台、那曲地区行署等相关部门及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成立了“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阿里和那曲,完成了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工作的具体推进和落实,实现了对中国暗夜星空事业的强力推进和具体实践。2018年初,我们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暗夜顾问委员会推荐阿里、那曲两个地方暗夜保护地,并于2018年3月初正式入选“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填补了中国在此名录中的空白。

除了在西藏推动设立暗夜星空保护地,我们也已经或正在我国内陆地区稳步开展相关工作。在我国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在浙江、江苏、山西、四川等内陆地区和省份的城市周边村镇、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地方积极推进保护地合作,努力为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孩子们提供一处能够走进自然、抬头便能仰望满天繁星,开展天文科普、星空摄影、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的良好场所和基地。

三、探讨发展星空文化产业。

积极思考和探索与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社会团体、保护区、景区开展合作,尝试将星空保护、科普、旅游和创意为基本内涵的星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实践公益属性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全新的模式与业态加以探讨和培育。

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积极与国际天文联合会暗夜保护专业委员会(IAU C50)、国际暗夜协会(IDA)、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暗夜顾问委员会(IUCN-DSAG)、天文学家无国界(AWB)、宇宙之光工作委员会(Cosmic-WG)等相关国际组织取得联系,开展沟通交流与合作,得到很多国际组织的热情关注和积极支持。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人类和地球环境同样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地球上生活的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和地球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环境恶化与光污染使我们失去了自然的黑夜与璀璨的星空,关注夜间环境,控制光污染,保护星空资源与遗产,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暗夜星空保护作为一个造福子孙后代、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业,我们社会公益组织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公众对生态文明理念更深入了解与认识,从而引发更多关注、思考和行动,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通过行动落到实处,担当起构建美好未来的守护者与践行者。

文/sammi  审/任小东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