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大力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季昆森

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 2018-06-29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大力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

 

季昆森

2016年1月20日

 

“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基本内涵和实施路径,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两张图。

图3

1.摸清家底,抓紧治理土壤污染、水污染。要抓住国家重视土壤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的机遇,争取国家尽快对示范区内土壤、水污染的现状进行检测,并争取尽早列入国家土壤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的支持范围。

2.坚持“四良”、“三养”。

2011年7月,我到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时,他说,要从“良种、良法”转到“良种、良法、良田、良态”。

1990年,我在东至县升金湖调研时说,要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地用地”转向“靠山养山、养山吃山,靠水养水、养水吃水,靠地养地、养地用地”。

良种。要根据土壤、气候、水源、纬度、海拔高度等生态环境状况和市场需求变化情况,进一步优选各类农产品的良种,以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

良法。由农技人员优选适合当地、当品种的农业栽培管理方法。

良田。一是抓紧治理土壤污染、水污染,二是坚持“用地养地,养地用地”。

中宣部表彰的时代楷模、江苏镇江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教授在句容市贫困山区的戴庄村大力推动绿肥种植,采用微生物发酵的醋糟做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已连续8年不用化肥、农药,种植的 “越光大米” 亩产达600700斤、“南粳46”亩产达1100斤。赵亚夫教授还介绍,在1亩水稻田里播撒100斤米皮糠,水上漂浮一层酸性的薄膜,既不生杂草,又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水稻的品质。       

2014年,赵亚夫教授又到张家港市善港村搞调研,2015年在该村推广戴庄村的经验,发展有机水稻,当年栽种的南粳46、南粳5055优质品种,亩产达1056斤,接近施用化肥农药田块的产量。

几年来,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在全省大力推动绿色有机优质水稻生产,已涌现20多个先进典型,普遍采用有机肥、饼肥、农家肥、种植绿肥,稻鸭共生,生物农药,驱虫灯,人工除草,大量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除草剂对土壤、水、粮食、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比农药还厉害,治理更难。

安徽长丰科鑫公司、六安亿牛公司、南陵麒儒公司等,在发展有机优质水稻生产中,完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黄山多维公司按照生物界相生相克、相得益彰的原理,找到了几种草本植物,在茶园行距间栽种,既抑制杂草生长,自身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保健价值。

为了切实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能不能减少”的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8月份,我向多位专家请教,并与寿县、颍上县县委县政府反复商量后,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全县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30%,并制定分年落实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定量数据和具体措施。

良态。赵亚夫教授从2001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戴庄村改变种植模式,大面积种植紫云英、黑麦草、苕子等绿肥,施用经微生物发酵的醋糟,放养青蛙、水蛭等动物,从过去农田只有10多种物种,发展到现在有昆虫类、蛙类、软体动物等127种物种,不仅走出发展有机农业之路,还找到了修复、改善、优化农田生态环境之路。

3.推行“九节一减”。2004年4月29日,在黄山建设生态市动员大会上,我提出在农村“系统节约”的概念,并具体化为“九节一减”,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减人(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

4.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不同于按常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一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来进行调整;二要按照“基本需求、特殊需求、发展需求、变化需求、加工需求、安全需求”来调整,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防止产能过剩;三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来调整,按照品种的适应性、因地制宜来调整。

(二)养殖业

图5

3.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之间良性循环、联动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也不能局限于单个的循环农业企业或小范围的循环发展,而要考虑在现代农业示范区整个区域范围内,或一个县的范围内,按照农田和种植业的面积,需要多少有机肥与绿肥,协调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绿肥、农家肥和农业微生物的规模与种类。并提出逐年递减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的目标与举措,提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减少面源污染的目标与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做好科学规划,以达到平衡配套的要求。

4.解决好饲料问题。饲料占养殖业成本的大头,占养猪业成本的75%左右,要从多种途径解决好饲料问题。比如,安徽省立腾同创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年转化秸秆约10万吨,生产发酵饲料12万吨,作为牛、羊、鸡饲料,秸秆通过一次膨化、一次发酵、两次熟化制粒,消除了以往对秸秆青贮和氨化的不足,提高了适口性、安全性和消化率。根据猪的各个生产阶段,添加2030%经微生物发酵的膨化秸秆配合成猪饲料,节约了粮食,保护了环境。年产值5000万元,毛利润20%左右。这种秸秆发酵饲料具有增免疫、促吸收、升品质、提效益、抗应激、优环境六大优点,还缓解了人畜争粮的矛盾。

又如,著名桑树专家任荣荣教授选育培植的饲料桑是优质高蛋白饲料,桑叶和嫩枝桠含蛋白质是玉米的23倍,是大豆的50%,1亩地的桑叶和嫩枝桠干粉相当于4亩地大豆,作为家畜、家禽、鱼类的饲料,适口性好,产品肉质鲜嫩没有腥味。

还可培育饲料报酬高的优质畜禽良种,采用分段饲养、最佳出售期等科学养殖方法,降低饲料消耗。

5.循环利用家畜家禽的排泄物。实践表明,养猪、养牛不搞循环经济就会亏本,特别是近几年养殖业价格持续下跌,加重了养殖户的亏损。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配套发展种植业、有机肥等产业,会创造显著的三个效益。

合肥科鑫养猪育种公司陶立研究员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从养殖业、饲料加工开始,继而发展大型沼气、微生物、有机肥、蚯蚓产业,一个两万头的大型养猪场不建污水处理厂,没有污水外流,把污水、猪尿与猪粪变成制沼气、沼液、有机肥、蚯蚓产业、有机农业的宝贵资源。破解了生猪养殖这一造成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治理的难题。他坚持科技攻关,攻克了优质瘦肉型猪这一核心技术,从遗传上解决了提高瘦肉率而不改变农村优质黑猪品质风味的问题,避免了添加瘦肉精造成猪肉不安全的问题。

2014年4月1日,陶立到江苏戴庄参观赵亚夫教授的先进经验后,首次发展有机优质水稻,以沼液代替水溶肥,实施水肥一体化,自流灌溉到1000多亩水稻田,不用化肥、农药、杀虫剂。实现了三个效益的共赢与提升,这是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反困为胜的一个突出典型。

安徽省原副省长杨纪珂教授多次谈到,他在美国留学时,美国人说中国传统农业有两件值得称道的大事,一是人畜粪便及草木灰还田,二是养猪,猪粪还田,防止了中国土壤的潜育化。中国的农田种了两、三千年还能种,养活了中国人,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这是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更为重要的一大发明。因为猪粪经微生物发酵后,是非常好的有机肥,使中国农业几千年来得以可持续发展。

关于畜禽粪便含重金属问题,可采取磷酸盐、硅酸盐、氧化钙、氧化镁、炭基肥等来固化、矿化、吸附重金属的办法加以解决。

6.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养殖技术。宿松县全美集团、明光市永言集团在大水面养殖中,推行靠水养水、养水吃水养殖模式,在全国创造了大水面科学养殖的先进经验。

20世纪80年代,安庆地、县科技部门在农村发展科技养鱼。过去农民在鱼塘内一般只养一个品种的鱼,水域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后来科技人员指导农民利用各种鱼的不同生活习性,进行立体养殖:水的上层放养鲢鱼;水的中层放养食草鱼;水的底层放养鲤鱼、鲫鱼。把吃食鱼、滤食鱼、肥水鱼等几种鱼混养,吃食鱼的排泻物到水中,养肥水鱼。在同一口鱼塘里,再养蚌采珍珠,组成一个立体网络。在鱼塘边安放增氧机,周边种桑养蚕,蚕粪喂鱼,资源产出率和效益大幅提高。

(三)微生物产业

图8

1.营销和金融是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两大难题。一些有机优质大米和其它安全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高价钱,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也不能实现“产出高效”的目标。营销业上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下联旅游业和城乡居民消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

习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在1998年提出“要从‘六个需求’入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即基本需求、特殊需求、发展需求、变化需求、加工需求、安全需求”,实际上,这六个需求对今天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农产品营销难题,仍有借鉴作用。如,大米加工企业一般只有2%3%的微利,望江联河米业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从各地收购不同品种的稻谷,加工成2030种不同品质的大米,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年销售额10亿元,利润达8%10%。许多米厂都在深加工米糠油,但市场产能过剩,联合米业就不加工米糠油。一般米厂将碎米用于生产猪饲料,联合米业则将碎米加工成米乳,升值10倍以上。用稻壳年发电1000多万度,满足本厂用电需要。

2.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搞营销。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物质产品大大丰富,但从消费需求看,又出现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造成产品滞销。今天,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逐渐形成主流。有机安全优质大米与农产品受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产量毕竟有限,虽然价格高,但只要有利于健康,口感好,产品新颖,一些高收入人群还是乐意购买的。

现在群众对有机安全优质大米与农产品缺少信任感。为此,一是生产的大米与农产品要真正符合有机安全优质的标准;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变“酒香不怕巷子深”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东西不宣传人家不一定知道;三是把有实力的大客户或个人请到产地现场考察,现场品尝。比如,宁国市吴家大院从2008年开始在山区严格按有机食品的标准,放养皖南黑猪,品质特别好。他们邀请上海一些高档酒店、宾馆到现场考察养殖和加工的全过程,客商们眼见为实,按每斤138元订购该企业的黑猪肉。四是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企业要坚持“精诚合作,按市场经济原则办事”的路子,变单打独斗为组织起来对外搞营销。

3.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各地的创造,破解难题。如英国根据西方人对饮料“快捷、方便、健康、安全”的需求,开发了立顿红茶。虽然英国不种植茶叶,也没有种茶、加工茶叶的技术专家,但他们制定了茶叶的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利用在全世界的销售网络,每年出口立顿红茶35亿美元,而中国这个茶叶发源地、产茶大国每年茶叶出口不到7亿美元。

日本的“替代营销”是1970年代为解决环境污染给人带来不治之症,下决心发展有机农业而采取的一种有机农产品销售方式。当年日本人生活水平并不高,但有机食品的销路却很好。这种方式是通过生产者、销售商与消费者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直销、集体购买(消费者合作社)、家庭配送、小规模零售店等形式进行产品销售。替代营销是不通过常规产品营销体系的销售方式,其关键是通过建立三者之间的信用关系,使三方受益。比如,可在大中城市组建安全食品替代营销公司,为各类各样安全食品(主要是蔬菜、瓜果、畜禽肉类、蛋、奶和山区土特产)提供销售平台,开通“乡村——城市安全食品直通车”,以城市各大机关宿舍区作为启动市场,与各住户建立合作关系,采取直销、家庭配送、小规模专卖店形式,将安全食品直接销售到住户家中。

本世纪初,上海市就建立了郊区安全优质农产品园艺场与市区消费团体之间的直挂、直送、直批、直销的“四直”营销方式。如浦东正义园艺场就与123家厂矿、机关、学校、医院建立了直销关系,每天向这些单位配送瓜果蔬菜及蛋类。这种运销方式既保证了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能实现优质优价。由于流通环节少、成本低,生产者卖出的价格高,消费者买进的价格低。

4.营销业的学问很大、很深,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已确定专人组织力量,对新常态下营销的商业模式开展攻关研究。要加强循环经济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和运用,把互联网思维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起来,在直接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自己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为了更好地销售有机安全优质农产品,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建立营销渠道,使这些农产品能卖出好价钱、高价钱,以实现“产出高效”的目标。

桐城市有两个循环农业企业运用微生物技术养鱼、养猪,不仅取得了显著效益,而且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生产和营销的思路。

(六)旅游业

9

1.旅游业不仅具有带动性和经济性,更具文化属性。

2.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中的旅游业不同于一般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它既可带动营销业,又可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是宣传、展示、促进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联动发展、融合发展的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做法和功效,这就不仅是观光旅游,而且可以有效地学习、宣传和更好地推动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二是带动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里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宣传与销售;三是来这里旅游本身就能产生经济效益。

我们要把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要认真研究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乡村民宅设计建设一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有特色,有味道,再过几十年也不落后;二要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做到舒适、美观、卫生、适用、隔热、保温、通风、节能,不浪费空间,不浪费土地,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考虑发展生态庭院经济,兴办“农家乐”、“渔家乐”。

一招鲜,吃遍天”。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特色的地方美食,与本地有机安全优质农产品融合发展,好厨艺,加上好食材、好菜肴,是留住游客、吸引回头客的关键一招。

乡村旅游还有一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在环境保护和清洁卫生上下大功夫,不是学大城市搞豪华建设,而是要在各个方面做到干净整洁

3.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游。“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本身就是创意创新的文化,融合放大效应的文化,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2005年6月111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杭州召开第一个国际农业文化遗产会议,内容就是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日本把中国的稻鸭共生技术拿去优化提炼为标准规范,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又将其出售到中国。中国农村还有稻虾共生、稻鳖共生、水稻黄鳝泥鳅共生、桑基鱼塘等等,建议各地在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时,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发现总结具有各地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种养模式,这既恢复和丰富了该地区种养模式的多样性,又通过对不同传统的种养模式做比较试验,摸索经验后可在面上推广,以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形象效益、社会效益。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还可组织广大群众和学生到这些地方研学旅游,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发挥科技兴农、保护生态、科普示范的文化效应。

建议各级旅游部门把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先进典型作为旅游产品,纳入旅游路线,对外推销。

(七)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研发指导中心

图11

1研究指导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搞好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全程服务。

2006年元月上旬,我在霍山县调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1)生产前的服务,要按照各地农村不同特点和发展循环农业对策的分析研究,做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策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良种良法的优选,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环境友好投入品(肥料、药物、饲料等)的选购和创新。(2)生产中的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种养加水平,优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3)生产后的服务,发展农村物流、冷链物流,优化品牌,拓宽渠道,搞好市场营销。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循环农业的重要保障。

它不仅是生产后的服务,而应是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培育与新农村建设关联大的金融、保险、信息和中介服务,还要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生活的需求出发,来拓展服务范围,搞好农村的物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我还明确提出,这就是“第一产业的第三产业化”。是对德国科学家魏伯乐在《四倍跃进》一书中提出的“服务经济的核心是‘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观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的农村服务业的突破。

2015年11月25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田娘农场《“大服务”拉动循环产业链》的典型经验很有启发。

2.探索“融合三个经济,提升三个效益”的途径与举措。

2006年8月29日,我在临泉县调研时提出,循环经济(农业)、创意经济(农业)、服务经济(农业)看似各自独立、毫不相干,实际上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将循环经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融为一体、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协同带动,必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与提升。

一个好的循环经济模式的提出与策划,有效链接技术的优选与攻关,配套装备的选择与研制,都必须先有好的创意。特别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和复杂系统内,如何推行循环经济,如何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组合模式,更需要有一个层次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意来指导循环经济模式的设计。

并不是所有创意都是好的。有的创意虽然赚了钱,解决了劳动就业,但却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能源资源,破坏了自然文化遗产。因此,发展创意经济也要牢牢把握“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多劳动就业”的原则。

如果没有发达的服务经济作支撑,即使有再好的创意,也很难转化为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创意只能是纸上谈兵,产生不了应有的价值。因此,要有良好的服务经济作基础,变创意为现实,开发出符合创意要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抢占市场先机。

总结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和一些企业遭遇市场挫折的教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把循环经济、创意经济和服务经济融为一体,坚持以循环经济为原则,以创意经济为引擎,以服务经济为纽带,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政策机制为保障,就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些突破性的创意还可破解难题,扭转困境,闯过难关,度过风险。

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要积极探索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服务农业,实现三个效益共赢与提升的具体路径和做法。要把“融合三个经济、提升三个效益”作为一个重点、难点,组织力量,进行攻关。一旦有突破,必将对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发挥重要的优化提升作用。

3.研究指导科技兴农、创新驱动的举措。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循环农业,科学技术是一个关键因素。要选择或科研创新成本低、效益高、环境友好的,适应不同类型农村地区亟需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链接技术、装备、设备。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九节一减”、农业微生物、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利用等环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地在科技兴农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推出新举措。

实践表明,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质量和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

4.组织力量攻克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两大难点——营销和金融。关于营销业在第五部分已具体阐述,关于金融问题,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已邀请中国科技大学方兆本教授作了《云金融与绿色金融》的专题报告,并确定专人组织力量,与有关金融部门共同研究新常态下如何破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

5.深入研究和组织实施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举措。信息产业的潜力最大,要把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自然环境变化信息实时传输到各个循环圈,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把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信息和新技术的信息,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提升,防止产能过剩。

6优选和组织实施重要节点项目

优选重要节点项目(产业、产品、企业、科技、标准等)是实施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关键因素。下面列举几个要点

(1)减少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

(2)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解决养殖业存在的饲料消耗数量大和不安全问题;

(4)生物质炭(炭基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等;

(5)请安徽省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为“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研究和制定标准;       

(6)继续抓好几项具体的重要工作。

减少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

②交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

③推动有机肥与绿肥生产;

④加强沼液的研究和运用;

积极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

⑥继续抓好秸秆系列开发、深度利用、高效利用;

⑦继续推动绿色有机优质水稻生产。

安徽有许多循环农业先进典型的做法基本符合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理念,虽然各自起步不一样,各有特色,但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走集成、组装、配套之路,好处是有典型、有榜样、看得见、摸得着、成本低、效果好。实践表明,多功能大循环农业适应面广、操作性强。

7.研究和组织“资源产出倍增攻坚”试点行动。

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遵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从2010年开始,集中目标,集中力量,从理论探索、实际推动两个方面,与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在全省联合开展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12年2月16日起,又帮助宁国全市开展创建提高资源产出率实验区活动。2012年3月12日,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研究决定,开展“资源产出倍增攻坚”试点行动。

2012年12月5日省政府正式发文,批准宁国市为“提高资源产出率实验区”。

2013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对安徽提出开展“资源产出倍增攻坚”试点行动的举措给予了肯定。

实践表明,开展“资源产出倍增攻坚”试点行动适用于各行各业、各个方面。

在农业领域实施中,可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2)把握两个原则:①“四个更”的原则,即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②“4R”原则,即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再思考。

(3)围绕四个提高深入探索:①提高资源产出率;②提高废弃物变废为宝后资源循环利用产出率;③提高污染物化害为利后资源再生利用产出率;④提高人自身资源产出率,即智慧、潜能、技能、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科技的进步、团队的合力、人醒悟的程度

(4)在“九节一减”、农产品及其副产品深度加工利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三个方面下真功夫。

8.建立农业微生物研究室,收集、分析、研究、推广、应用农业微生物技术。

9.建议各级干部做好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工作,用县内外、省内外循环农业的先进典型说话、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宣传群众、培训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扎实推动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发展。

10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研发指导中心是一项创新工作,是对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拓展和延伸,是全面有效实施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提出的跨产业跨学科的13个实体圆,发挥联动发展、融合发展放大效应的关键性举措

按这个思路去实施,不仅涉及到许多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难度不小。建议党委、政府确定一位负责同志挂帅,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研发指导中心来开展工作,深化改革,优化体制机制,走“政产学研用”的路子,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真正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解决农业问题的“综合性方案”与“减少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愿为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做好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