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评价 应回归研究价值本身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8-04

原标题:科研评价 应回归研究价值本身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调查,与中国研究机构有关的107篇被《肿瘤生物学》撤回论文总体情况已经核查清楚。尽管这一事件给中国科技界的学术声誉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如果能够以此作为警钟并使之成为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新契机,对中国科技事业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涉事作者,各相关部门已采取了暂停项目立项、终止项目评审、暂停院士候选人资格等处置措施。公众期望中的一些雷霆手段,比如把那些向第三方机构购买论文的作者永久地清理出科研工作者的队伍,并未出现。尽管这样的处理令人略感遗憾,但此次论文撤回事件带来的最大警示并非这些论文内容造假者,而是大部分作者在内容未造假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伪造虚假的同行评议,以求将论文发表在国外高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上。

  也许从有51个项目用被撤论文申请科学基金能够看出问题所在。国内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唯论文是举,论文又唯影响因子马首是瞻。这种现实导致部分科研人员抱有“国外期刊山高水远搞不清同行评议状况”的投机侥幸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现行科研评价机制下,科技工作者实际上只是“科技论文工作者”,甚至少数科研人员已沦为“论文发表机器”。部分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驱动力不再是好奇心和对真理的追求,而是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现实性功利。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我们比较追求近期的东西”。他举例说,在国内别人经常会问你最近发了什么文章、有没有得什么奖,却不问你为何做这些研究。

  就科研人员来说,理应一直保持着对科学的兴趣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原始冲动。而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不是看他把论文发表在了多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而是看他所做的研究在科学上有何实际的贡献。论文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价值,需要经过更长时间和更广范围的检验与评价。《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建议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来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认为影响因子可能妨碍创新,因为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希望国内的科研评价今后能够溯本求源,回归基于研究本身的价值进行评估,将对科研人员的学术成长轨迹和真实学术水平进行跟踪评价落到实处。

(责编:赵佳(实习生)、熊旭)
内容来源:人民网科技

来源:人民网科技

原文链接: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7/0804/c1057-29449467.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