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8-03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青藏高原介质变形和物质运移的重点区域。前人在该区域进行了大量的地球物理研究。大量面波、体波成像及大地电磁成像结果都在该区域的中下地壳中观测到了两条低速带或高导层。不过受限于成像方法和台站分布范围, 前人的研究结果并未能很好的检验这两条低速带之间的连通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智奇和导师姚华建教授,及相关团队成员,在此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学成像研究, 揭示这两条壳内低速带的连通性及其成因,并提出该区域地壳和上地幔主要存在三种动力学模式。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及动力学意义”为题,发表于《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2020年第9期。 该研究主要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固定台站记录的10年地震瑞利面波数据和1年背景噪声数据,采用面波三维直接反演方法得到该区域较精细的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VSV)结构模型。新模型同样发现在研究区域中下地壳存在两条低速带,分布在松潘-甘孜块体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部地区, 以及小江断裂带及其东侧的云贵高原地区;而在云南中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地壳中观测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柱状高速体。该高速体在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将两条壳内低速带隔开(图 1)。来源:scichina1950 中国科学杂志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5MzQyNA==&mid=2656805618&idx=2&sn=f169ad33729e30beb89cab47c83f1c19&chksm=84a13c2db3d6b53b01147b734a7d517f1316fdaf68dedab03ecee015812d9976b0459826c7d0#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电极动力学
科学家在海原断裂带蠕滑区域发现重复地震
磁化动力学
系列地震科普动画视频1:断裂带的产生
系列地震科普动画视频1:断裂带的产生
消失的板块之Nazca板块俯冲与安第斯山脉形成:来自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新认识
【涨知识】当铁路遇上断裂带,改线还是挑战“不可能”?
共识动力学
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6届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和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8年年会成功召开
非线性振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