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革命的幕后“推手”——气候变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05

721feb.png
气候变化对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

 

人类将再一次从历史教训中获益。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庄稼会歉收、饥荒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而当时的古亚洲人会以迁徙的方式做出回应。他们开始种植不同的作物,建立新的贸易网络,并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Jaded'Alpoim Guedes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蒙大拿大学克劳峡谷考古中心的KyleBocinsky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该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论文描述了他们开发的一个计算机模型,该模型首次揭示了在5000-1000年前,亚洲的主要农作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兴盛或难以生长。利用新的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能够详细地研究气候变化如何改变人们在特定地区生产食物的能力,以及找到文化变迁的原因。

当气候变冷的时候,人们会向别处迁徙或发展畜牧业——牲畜可在谷物无法生长的地方繁衍生息——进而发展贸易。d'AlpoimGuedes 和Bocinsky认为,这些生存策略最终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同时,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某些地区的农作物多样化。

d'Alpoim Guedes是一名专门研究古植物学的考古学家,通过分析古代植物化石以了解人类生存策略随时间的变化。Bocinsky是一位计算考古学家。他们二人将当代亚洲各地的气象站数据与半球范围的古气候重建数据相结合,加上考古遗址以及所发现的种子记录等数据,建立了亚洲气温的时空变化模型。d'AlpoimGuedes说:“关于过去气候的考古学文献有很多,但早期的研究大多只能找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联。而我们的这项研究明确展示了温度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是通过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人类自己的。”

气候的一个重大转变——全球变冷——发生在大约3700-3000年前。同现在的情形一样,当时的气温变化对全球各地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气候变化对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域的影响最为明显,d'AlpoimGuedes和Bocinsky的研究展示了蒙古和青藏高原这类区域的变化是多么剧烈。大约3500年前,该地区的高粱和谷子在大半时间里都无法收获。人们不得不放弃这类作物,转而种植更耐寒的作物,如小麦和大麦。

他们还认为,在公元291年至360年前,气温的降低使得重要的粮食作物越来越难以在中国北方生长,这些因素可能在中国从西安迁都到南京这件事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可不像是在城里找一套更好的公寓这么简单,事件的背后是人类大饥荒。研究人员说,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往往会带来无数的小冲突,以及血腥的斗争。

同时,气候变化也促进了亚洲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隋朝后期修建的中国大运河,它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人口流动及贸易。这条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连接着黄河和长江,现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d'Alpoim Guedes说:“未来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将会更为迅速和剧烈,人类有着4000年的时间来适应一个更冷的世界,随着全球变暖,这些长久的适应模式将发生不可预测的改变。考虑到目前世界各地的政治形势,仅仅靠调整行为来适应是远远不够的。机械化、工业化的农业以及全球农业政策也在推动我们走向单一作物栽培。像我们这样的研究表明,我们应当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农作物多元化是我们适应气候变化的最佳选择。这使曾经的我们适应了环境变化,也会使我们在应对将来的气候变化中受益。”

科界原创  

编译:灯丝  审稿:alone    责编:张梦

期刊来源:《科学进展》

期刊编号:2375-2548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10/181031141448.htm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气候变化 农业革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