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会保护行动获长江论坛肯定,长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2018/11/6 17:23: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11月4日,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简称长江论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在武汉东湖召开。绿会因在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方面采取了坚持不懈地保护行动,其相关论文入选长江论坛,并在会议期间得以展示。

在国家“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战略恢复的大局下,11月4日,齐聚长江流域11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部门、科研机关、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在武汉举行。

微信图片_20181106101700.jpg

这次论坛除主论坛外,还同步设有四个分论坛,即以“推动生物资源协同保护,助力长江绿色发展未来”为主题的大河流域保护管理分论坛、以“发展可持续渔业,共建和谐澜湄”为主题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资源保护分论坛、以“保护长江生物资源,共建鱼类美好家园”为主题的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分论坛、以及以“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建设生命长江”为主题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

在长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来自国家农业农村部、及全国长江流域相关省市的科研机构、公益组织等围绕长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主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在国家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各相关机构普遍感觉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迎来了新一轮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农业农村部:未来长江保护得好不好,水生生物资源是一个重要指标

微信图片_20181106101755.jpg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上发表演讲。他对当前阶段全社会能凝聚力量、一起抓长江大保护的形势,感到相当振奋,希望各科研机构、社会公益组织能够齐心协力,接下来在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方面继续大展身手。

赵依民表示,习总书记称“长江病了,病得还不轻”,是对当前长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一个形象表述。据统计,孕育4000多种生物物质资源的长江,现在有一半多(物种)连找到标本都有些困难了,白暨豚、鲥鱼等珍稀鱼种的消失,以及中华鲟、白鲟、江豚等重要指示性物种的严重濒危,都说明了长江生态保护必须立马行动的紧迫性。

“仅以江豚为例,现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最新调查数据才1012头,我们每抢救一个江豚,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抢救回来一个孩子”,赵依民希望社会各方力量在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方面,多出力多行动,“长江仅特有物种,就有100多种,大家还有很多保护的空间可以去做”。同时,他透露,目前全国人大已准备出台《长江保护法》,目前正在各相关部门进行调研。

“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面临着巨大机遇,同时也一样面临着巨大挑战”,赵依民讲,长江未来保护得好不好,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程度就是一个重要指标,希望我们群策群力,一起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

迁地保护、异地保护或人工繁育,多种方式共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

具体在接下来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恢复方面,该采取怎样的保护策略、保护路径?当前又已有哪些成熟或可借鉴的保护经验呢?

在长江论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论坛上,来自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专家危起伟、武汉大学水生态研究所所长、教授常剑波、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张先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艾路明、WWF中国总干事卢思聘等从不同角度,对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策略及成效与各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微信图片_20181106101832.jpg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做了《长江江豚与大熊猫保护的对比研究》报告。李彦亮会长从这两个重要物种的保护等级变化、国内栖息地建设、繁育技术的突破等方面进行对比,提出作为重要指示物种的江豚,其濒危程度已经超过了大熊猫,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在建议将江豚的保护等级,从国家二级提升至国家一级;同时,李彦亮会长在未来加大江豚保护方面,提出了与国内海洋馆合作、迁地保护的建议。

绿会近些年一直致力于在江豚保护中优先进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地。毕竟一个物种的保护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就是看其是否能成功回归大自然。迁地保护只是其中一种手段。比如华南虎、大熊猫、中华鲟等多个珍稀物种,除在动物园(水族馆)等繁育后,最后依然需要花大力气重新野放。在会议期间,绿会代表与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相关领导碰面,特意就江豚迁地保护是否必须大规模操作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对方避而未答。

微信图片_20181106101916.jpg

而在国内长期从事水生生物研究与保护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老师,则分享了以江豚为代表的国内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历程与艰辛探索出来的经验。王丁老师称,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水生所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就提出了三个保护方向,即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与人工圈养与繁殖。在江豚的繁育技术方面,这些年,第一个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天鹅洲保护区内,目前已经两次成功生产小豚,在江豚的野外监测技术、非损伤性生殖繁殖技术、乳豚分娩与幼豚养育技术、迁地繁育种群遗传管理技术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大批成果,为后期长江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江豚)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181106101941.jpg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专家危起伟,则从长江生态的形成与长江鲟类的命运讲起,强调从长江数千万年的地质时代起,白鲟、中华鲟、江豚、鳗鲡等水生野生动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它们中的一些重要物种多米诺骨牌般被一一推倒或消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生态挑战,所有关心长江生态的人都应该一起来共同面对并努力破解这个挑战,为长江重新恢复活力、变成一条有生命的河流努力。

武汉大学水生态研究所所长常剑波、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张先锋,以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艾路明、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等也都围绕长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分享了各自的行动策略与设想。

绿会保护长江水生生物的努力获肯定,相关论文在大会得到展示

绿会作为一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为宗旨的基金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领域持续发力,其中以长江为代表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也自在其中。

为保护长江沿岸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绿会分别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中下游的洞庭湖、安徽铜陵段长江水域、江西九江段等,建立起一个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地、3个江豚自然保护地。11月1日,江西九江市彭泽县的江豚自然保护地刚刚完成授牌。在这些自然保护地里,绿会全力促成并支持当地渔政、林业、水上公安、海事等多家政府部门,与江豚保护的民间公益组织一起,为守护长江水生态、保护江豚而积极行动。此外,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绿会通过两会代表或委员,向大会提交相关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相关建(提)议案,以及日常工作中积极运用环境公益诉讼向长江流域的污染企业提起诉讼、成立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反电鱼协助中心在长江各水域协助渔政部门在一线打击非法捕捞等,这些行动,有力保护了长江生态及长江水生野生动物。

以绿会反电鱼协作中心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绿会“反电鱼协作中心”志愿者共累计举报违法“电鱼”案件多达6000多起,巡护里程超过12万公里,配合各地渔政部门抓捕非法电鱼人员3300多人,缴获电鱼设备2800余套、非法网具4700多套等。绿会的工作得到了长江论坛与各参会方机构的肯定,其有关长江生物资源保护方面的论文在会议期间得到全面展示。

长江大保护的时代已经到来,绿会将责无旁贷地参与并积极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落地,在未来长江大保护行动中与各界保护力量一起坚定前行。

文/橡树  审/卡秋  编/Angel


往期回顾:

绿会受邀参加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倡议:携手保护长江生物,共建美丽生命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