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俊:一个90后博士生的“汽车科研梦”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15

c3ce59.jpg

图说:倪俊(第一排中间)与北京理工大学赛车队队员。倪俊/供图

10月14日的晚上,厦门大学的上弦场座无虚席,当主持人念到“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总冠军是北京理工大学项目‘中云智车——未来商用无人车行业定义者’”时,倪俊长舒了一口气。而对于场下的近万名观众而言,这个年轻人的谈吐成熟,带来的项目无懈可击,得到冠军并不令人意外。

和其他团队不同,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倪俊只“安排”了自己一人来厦门参加比赛。按他的话说,团队的成员都太忙了,不仅要忙于学业,还要忙于11月的中国大学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比赛。比赛结束的当天,倪俊匆匆与厦门市谈妥了项目落地及投资引进的事宜,第二天就踏上回京路。

生于1992年的倪俊总透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和人交谈总是“严丝合缝”,不让自己有半点含糊或“不得体”;他要求团队成员十分严格,因为自己作为负责人“要对这些学生负责”;当然有时候,他那些“不破不立”的做法还是能让人看到年轻的冲劲儿。

90后男孩的汽车梦

在厦门的几场比赛中,倪俊每每在介绍自己简历的时候都会引起台下一阵阵的赞叹声。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在读博士,他已经出版了两部专著,发表了SCI/EI论文数十篇,拥有发明专利近30项,曾作为唯一的90后入选了2016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并入选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2013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7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

一系列的光环,源于这个男孩的汽车梦。

“我从小就喜欢汽车,和很多小男孩一样。”2009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倪俊估分填报志愿,便填上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车辆工程系。神奇的是,高考分数下来和自己估的分数一样,他如愿以偿地来到北京继续他的汽车梦。

“那时候太小了,17岁,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倪俊告诉记者。

当时,方程式赛车刚刚引入我国不久,跟北理工平行的很多重点工科院校都投入了研发之中。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倪俊接触到了学校的方程式赛车队,随即他就对方程式赛车的研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从那时起,倪俊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本专业本科到博士的所有课程,还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汽车动力学领域著作及文献。

2011年,他进入了人才济济的方程式赛车工作室。于是,在这个北理工北门附近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工程训练基地,他一做就是7年。

当时,这个研究领域在国内刚刚开辟,还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时间倪俊和队友们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就像是老师给你留作业,却没有公式告诉你。”为了建构一个适用于北理工方程式赛车队的理论体系,倪俊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苦读生涯。早上五六点钟起来,夜里一两点钟睡觉。不论寒暑,没有假期。

几年来,倪俊和团队的成果越来越多,这个基地也随之扩建,但他的作息一直没变。在这个像简易厂房的基地中,如今已排列了好几台无人车,有些卸下了轮子还在调试,几个无人车通用底盘则是团队如今正在创业的“明星产品”。

“无人驾驶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能否掌握无人驾驶核心技术,关系到在这一次世界智能汽车产业变革升级的历史机遇中,我国能否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迈进之梦,更关系到我国未来新一代陆军装备发展的强军梦想。”在此次大赛的闭幕式中,倪俊作为冠军代表近300万名参赛学生发言时这样说。

“这不仅是北理工的事情,这是中国汽车人的事情”

按倪俊的话说,“年轻人嘛,会为了梦想而冲动。”看着十分沉稳的倪俊,冲动起来也做了不少“破天荒”的事。

2012年、2016年及2017年,倪俊3次随队携中国第一辆燃油赛车、中国第一辆电动赛车、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赛车赴德国参赛,分别实现了中国燃油赛车、电动赛车、无人驾驶赛车在世界最高舞台的首次亮相。2017年,倪俊率队研发世界首辆无人驾驶赛车,并配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创办“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汽车大赛”,倪俊担任规则主要制定者及赛事运营者。

按他的话说,年轻人总会对“第一”有种执念。

“2016年,我们正在研发无人驾驶赛车,当时听说有别的国家也在做这件事,我们就想一定要争个‘第一’。没日没夜的熬了很多天,我们研发出无人驾驶赛车。”倪俊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团队经常会做这样的一些事,为了我们的信仰,我们不惜一切,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更不惜一切。”

“年轻”,对于倪俊来说,就是有信仰与冲劲,就是要在20多岁的时候做一些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事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倪俊总是这样激励着他的队员们。

两年前,倪俊要赴黑龙江漠河,将他和团队自行研发的军用无人车“地面航母”展示给陆军高级领导,并参加“跨越险阻”军方无人车比赛。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几米,倪俊驾车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艰难穿行,为的是将一块峰值功率300kW、40C超高放电倍率的钴酸锂电池送达现场。

“这个电池危险性高,所以我不敢把它交给任何一个运输机构转运。所以,我自己租了一辆商务车,把后座卸了,装着这300公斤的“炸弹”,从北京往返漠河7000公里,开了6天6夜完成任务。”倪俊说。

“因为怕家人担心,当时我没有告诉他们。那时候的大兴安岭里大雾弥漫,道路坑洼不平,电池如果出现危险,杀伤力很大,现在回想起来仍有些后怕。在从北京到漠河途中,路过了一个高速路口,我知道拐下去就是我家,当时想着自己已经五六年没有回过家了,十分感慨。”最终,倪俊的地面航母如约接受了陆军司令员的检阅。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在倪俊看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并真正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值得的。

“学术往往存在于论文上,但我想要让学术成果实现产业应用,真正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我们想把北理工学生科技创新的格局再往前推进一步,从创新到创业,在国家双创的大潮下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倪俊告诉记者。

今年2月,团队启动了“中云智车”项目,应用团队在赛车领域所积累的技术及经验,从事特定场景无人车的整车研发、生产和运营,目前已推出小型通用全线控底盘“中云1.0”等一系列成果,在北京国际车展、世界智能车挑战赛等展会上均有亮相,也让他们一举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总冠军。

据了解,“中云智车”已经形成了“模块化车规级无人车通用底盘 订制化功能上装及算法”的无人车整车研发与生产新模式,推动无人物流车、无人摆渡车、无人运货车、无人军用车等特定场景无人车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团队已与多家物流电商、大型工业园区达成战略合作,生产基地完成建设,预计年产能超1200台。

得奖后,倪俊如今备受媒体追捧。在倪俊看来,这份荣誉属于这7年来帮助过他们的每一个学校老师、属于这7年来与自己并肩奋斗过的每一名战友。他希望在明年年初博士毕业后能够继续留校从事无人车的科研工作,并和团队一起努力将“中云智车”促成为学校的学科性产业化公司。“在未来,为我们学校无人车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乃至中国的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贡献我们毕生的力量”。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倪俊这样展望自己的未来。

作者:叶雨婷 李晓盼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理工大学 倪俊 中云智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