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 8月10日各分会场热点板块介绍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8-10

来源:中华医学会重症家园



简介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肆虐,近两万余名重症人不畏艰险、奋不顾身地站在疫情一线,全力以赴,守护生命。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于8月在山城雾都重庆如期举行第14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本次大会主题——重症战“疫”,会期延长为“重症周”,旨在分享汲取抗疫经验、严格把握疫情防控要求,发挥重症专业特长,结合疫情特点,规范重症诊疗方案。同时号召全国重症同道们,勇于担当,争当一线,与全国人民一同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勠力同心、攻坚克难。


重症营养-PN专场




重症医学营养支持在"临床-研究-临床"的循环反复中,实现了从简单的营养物质补充到针对病患个体营养状况及规律和疾病不同阶段、治疗方式选择的不同去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的飞速发展。“重症营养-PN”专场将为您带来一场重症营养大餐,定会让您受益匪浅。

关于肠内营养更有效还是肠外营养更好、何时启动及是否联合应用等问题一直是我们探讨的方向。临床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有它没有我”的错误认知,使得医生出现营养支持方式选择上的困惑。其实,临床上的一些病人需要两者的联合治疗,营养支持需要更加合理、更加精准。刘壮教授“PN与EN:不是对峙而是联手”的精彩演讲将会给您带来新的思考。重症病人是异质性较大的患病群体,影响营养消耗与需求的因素要比一般病人多,合理精确的营养支持能成为疾病转归的重要治疗手段,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如何实现“理想化”的肠外营养?如何准确测量重症患者的能量代谢?曹相原教授“肠外营养—如何最大获益?”、钟鸣教授“特殊氨基酸对骨骼肌代谢的影响(支链、瓜氨酸、Gln)”、董晨明教授“维生素能否影响重症预后:证据?剂量?”、Professor P Singer“The use of indirect calorimetry in the ICU:new evidence”的精彩演讲或许会让您顿悟。


ARDS诊治专场




ARDS一直是ICU人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虽然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ARDS的诊疗方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病死率依然较高。一直以来,机械通气是处理ARDS患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无创通气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针对重症ARDS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成熟,完善。

本次年会的ARDS专场,将在邱海波教授、杨毅教授的主持下,以病例分享方式围绕两个主题揭开帷幕:“从无创到有创”及“VV-ECMO临床管理”。上半场将首先由孙骎教授分享病例:“免疫功能低下的ARDS病人”,病例将穿插在每个讲题中。首先是王小智教授将进行“高流量氧疗和无创如何选择”的解读。赵鸣雁教授就“无创呼吸支持:插管被延迟了?”进行解读和分享。说到机械通气,不得不提到的一个概念是PEEP,赵宏胜教授会带领我们做“PEEP选择的权衡”。随后,周丽华教授就“驱动压的临床价值”进行解读。周发春教授就“自主呼吸:如何做到去留有度”展开讨论。黄晓波教授会告诉我们“俯卧位通气如何改善了氧合?”。最后,各位教授将就此病例展开激烈讨论。

会议进程推进到晚上19:00,下半场的VV-ECMO专场,刘松桥教授首先介绍一例接受VV-ECMO治疗的ARDS患者的病例。接着,黄英姿教授、侯晓彤教授、甘桂芬教授及钟鸣教授分别从“VV-ECMO上机的指征”、“清醒ECMO:如何选择”、“VV-ECMO:我如何设定机械通气”、“VV-ECMO后还需要俯卧位通气吗?”四个方面进行精彩的讲述。在接受VV-ECMO治疗后,如何把握“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呢?如何判断“ECMO撤机的指征”呢?曹权教授及顾勤教授将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而余追教授将对“呼吸机和ECMO:谁先weaning”做出对比和解读。我相信,通过对两个病例的学习、教授们详细的讲解,在此后ARDS治疗过程中,将有更深刻的体会!


血流动力学专场




刘大为教授在其发表的《临床血流动力学30年》一文中提到:从肺动脉漂浮导管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开始,临床血流动力学在我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深入地植根于临床实践后,今天的临床血流动力学治疗正在从微循环走向器官功能,从个体化走向器官化。本次年会的血流动力学专场,从微循环和器官血流两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在重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不同病因引起休克时,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各有其特点,既可以表现为反映机体大循环状态指标的变化,也可以表现为微循环的改变,而且,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上半场“血流动力学治疗—微循环”,将带领我们认识血流动力学中的大循环与微循环。首先由隆云教授介绍“微循环-大循环的动态偶联”,随后,程卫教授进行“复苏:从容量反应性到组织反应性”的分享。紧接着,何怀武教授、杜微教授、钱传云教授分别就“液体复苏:从大循环反应到微循环反应”、“NE升压:大循环VS微循环”、“扩张血管:大循环VS微循环”进行解读。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血流动力学治疗进步的一大表现在于从个体化治疗向器官化治疗发展。那么,血流动力学在器官化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如何呢?血流动力学专场下半场“器官血流”将为我们做出解答。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在血流动力学专场下半场中,周立新教授首先就“ICU中的脑病:脑血流自调节功能是合适的指标吗?”这一主题与我们进行探讨;陈健教授则从“AKI肾血流评估:与肾功能的距离”入手,与我们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肾脏功能评估中的作用;王洪亮教授带我们认识用哪些指标来进行肺循环的评估;赵华教授对“床旁如何看见冠脉血流”这一问题,有话要说;肠道血流是休克的晴雨表?还是发动机呢?王育珊教授会就此与我们共同探讨;最后,由刘健教授带来“肝血流:如何看?”的分享。 

重症凝血专场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炎症-凝血交互作用,在其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地位。重症凝血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其与微循环、肝脏功能、内皮损伤等等的关联性,已经超越凝血系统的范畴。马晓春教授曾经说过:“ICU医生应该像监测生命体征一样监测凝血功能”,凝血指标的精准解读能够指导临床疑难重症病人的诊疗。重症凝血一直是重症患者的难点,重症病人往往需要抗凝治疗,群体化治疗简单易实施,但不适用于所有人。个体化治疗熟悉却又遥远,我们每天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决定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可是我们的经验和知识能保证正确的个体化治疗吗?而临床上很多病人在需要抗凝治疗的同时又存在抗凝禁忌,治疗上的矛盾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次会议“重症凝血-临床难点”板块将解答不同病人的抗凝治疗难题。尹昌林、刘景伦教授将与我们分享TBI病人与脊髓损伤病人合理抗凝治疗的方案,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宋青教授将为我们讲解重症热射病的抗凝治疗。HIT发生后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抗凝治疗?李旭教授将围绕这一话题层层展开。臧彬教授救治过大量妇产科危重病人,对于产科病人的抗凝治疗有着独到而丰富的见解,此次将与我们一起分享。

脓毒症与免疫抑制专场




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并不仅仅处于过度的炎症反应状态,还会合并免疫抑制,而且在脓毒症发生后的免疫抑制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合并免疫抑制的患者抵抗原发感染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使得病死率增加。在监测免疫状态的条件下进行免疫治疗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策略,从而改善预后。姚咏明教授带领我们走进脓毒症诱导的免疫抑制这一新领域,方向明、柯路、周敏三位教授将分别就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淋巴细胞计数、调节性淋巴细胞在免疫抑制的临床监测中的作用做详细讲解。关于脓毒症的免疫治疗,廖雪莲教授告诉我们“脓毒症免疫抑制治疗: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翁钦永教授进一步告诉我们“脓毒症免疫抑制治疗: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相信一定会带给我们新的启发。

肠道微生态与益生菌专场




在严重疾病、创伤、脓毒症、应激等情况下,肠道微生态受到破坏, 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 益生菌减少与致病菌增多。其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应激性高血糖和电解质紊乱、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儿茶酚胺和炎症因子的产生破坏肠道正常细菌生长的内环境、肠黏膜完整性受损、肠道免疫功能受损、肠动力障碍等都是重症引起肠微生态失调的宿主因素;ICU诊疗过程中各种干预措施也可能加重肠道微生态失调,如长期肠外营养、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镇静、镇痛与肌松药的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长疗程应用等。肠道微生态严重紊乱会促使肠源性感染发生,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疾病进展,进一步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使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肠道微生态与益生菌”专场将带您攻克这一难关。

张明伟教授将带您走进新世界,解密肠道细菌个体遗传“密码”。许媛教授将充分为您解答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中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时间可为应用抗生素初期至停用抗生素2-6 周,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识别和治疗及预防一直都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秦秉玉教授、周飞虎教授将分别带来“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如何早期识别!”、“抗菌药物相关腹泻:抗菌药物如何使用?”的精彩演讲为您答疑解惑。粪便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 重建新的肠道菌群, 治疗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是近年来全球“炙手可热”的治疗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新方法。关于这个治疗手段是否对抗菌药物相关腹泻有益请听杨正平教授为您详细解答。益生菌是一类能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益生元含有促进益生菌生长的营养物质,马壮教授“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益生菌和益生元治疗的未来”演讲一定会让您引发新的思考。让我们共同期待!


此次全国重症年会采用线上会议模式,讲题几乎涵盖了重症医学领域的重要主题,结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及时总结经验,分享心路历程,讲述内容详实,讲解思路清晰,深度表述了目前国际国内的学术观点,同时深入浅出的向大家讲述了重点内容,篇幅有限,遗憾不能一一为您详细介绍,主题之丰富多彩、内容之精彩纷呈期待您的参与。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会议官网

来源:gh_e85a24419d1a 中华医学会重症家园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Y2NTA1Ng==&mid=2655772698&idx=1&sn=038f50c5255daa0844eeea7b9c61c140&chksm=8b13ec95bc6465832505fe9cca790630b11329130e4b7dc9c81be2b862a07ad1443c688fe67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重症医学分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