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网络游戏成为留守儿童的“生活意义”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2-12

4d706b24505253658f2896cf18556361.gif

  游戏工业捕获留守儿童的秘密在哪里?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现象为何难以根除?自2016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集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与网络游戏这一主题,基于实地调研的成果,力图揭示游戏工业捕获留守儿童的深层原因。

  留守儿童沉迷游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研究团队这篇深入实地的田野调查文章,却不多见。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7930万。在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日趋上涨的背后,其中一部分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这个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通常情况下,公众将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原因归结于其自制力差、家庭和社区管教不良以及游戏公司的“罪恶”。为此,要求游戏公司设置防沉迷系统、严格限制留守儿童手机使用时长等外部“管制”措施,成了主要的应对手段。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似乎都成了“隔靴搔痒”,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依然愈演愈烈。

  经过近两年的实地调查研究,研究团队为公众揭开了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农村寄宿制教育的压抑以及村庄生活的单调,导致留守儿童产生父母陪伴受限的孤独感、自由意志的压抑感以及村庄生活无聊的体验。有“玩头”的电子游戏便趁虚而入,成为留守儿童暂时逃离生活无意义感的唯一选择。

  整治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游戏运营方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进一步升级技术手段,在身份认证方面增强实名制认证手段,譬如增强多因素身份认证体系,增加动态人脸识别程序和身份信息比对等,以真正达到甄别未成年人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推动完善相关机制之外,学校、社区或监护人,要多关注留守儿童,不能放纵他们,应该把留守儿童组织起来,让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发现还有更多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不能让手游成为留守儿童唯一的活动方式。

  换言之,强调监管和机制建设之外,破解网游问题,必须从“心”入手——留守儿童沉迷游戏背后,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其精神世界的荒芜。物质相对充裕的当下社会,基本免于“有形的痛苦”之虞的孩子们,却面临更为严峻的“无形的痛苦”,心灵的空虚自然招来游戏的趁虚而入。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铲除电子游戏泛滥的土壤,还必须用真善美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用科学的教育培育健全人格。心病不除,无论是限制还是“禁玩”,很可能只是“锯箭疗伤”。在技术手段之外,如何提高留守儿童的抗网瘾能力,将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转移到更加健康的生活中去,是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贫瘠的土地只能哺育苍白的灵魂。乡村的孩子,如何才能真正从游戏中突围,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回答。

作者:胡欣红

来源: 长城网 


网游 留守儿童 沉迷游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