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身段”不妨柔软些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2-20

杨 仑

  41年前的“八八座谈”让500多万学生重新走进了考场,改变了一代人命运,也改变了中国。

  41年后,承载着大学、科研、社会对人才迫切的需求,高考踏上了改革之路。

  经过几年的试点,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改革方案,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广东、辽宁等地都把物理、历史加入了必考科目当中,形成3+1+2的模式,安徽省教育厅更是发文确定暂缓高考改革,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改革的目的,在于破除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旧例,给考生更多选择的机会。自选考试科目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和历史不幸成为“弃儿”,报名该科目的考生数量明显偏低,以山东省为例,物理学科的选择率仅为39.52%。

  高考改革就像走独木桥,本来就需要身体左右摇摆才能保持平衡。因此,应变迅速些、身段柔软些,相比于一刀切作风,显然更值得鼓励。浙江省采取了赋分制度,辽宁、广东要求必须在物理、历史中二选一,都是针对实际情况、客观原因做出的决定。

  诚然,高考改革是完善教育制度、培养新时期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不能更改。但高考是立国之基,事关千千万万考生、家庭的利益,事关国家未来发展。作为万众瞩目的社会公共事件,高考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仍然时时刻刻触碰人们的心弦,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滔天的巨浪。

  因此,高考改革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稳步前进。没有试错空间的改革当然很难,压力很大。一方面,家长们对改革可以更多些理解;另一方面,高考改革的“身段”不妨柔软一些。

  譬如安徽省教育厅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因时机不成熟,暂缓执行改革方案。根据测算,3+3的改革方案需要更多的高中教师、教育资源,而该省综合条件尚不具备实施改革方案的水平。

  暂缓改革不是不改革,而是做好充分准备,为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赢得时间。改革始终有一个底线,就是公平。如果不具备实施条件、存在风险,那么宁愿等待也不仓促上马。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风格。

  高考改革最终将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实践的能力。无论是调整学科设置还是暂缓推动改革,柔软的身段更有利于赢得时间,将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最终实现教育制度、考生与社会的多赢。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12/20/content_410862.htm?div=-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