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风险遗传基因调控机制初步揭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2-21

    记者20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利用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初步揭示了精神分裂症风险遗传变异对靶基因的调控机制,为深入解析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通讯》上。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阳性、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精神疾病,影响了全球约1%的人口。由于病因复杂、反复发作以及大多在青壮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同时也给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种病症遗传力高达80%左右,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由于基因调控的复杂性等原因,此前鉴别到的180个风险遗传变异通过何种机制影响病症的发生,目前仍不清楚。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神经精神疾病学科组罗雄剑研究员介绍,为探寻风险遗传变异如何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精神分裂症易感,他们利用功能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精神分裂症易感遗传变异对基因的调控机制。通过整合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高通量测序和位置权重矩阵数据,鉴别到132个打断与转录因子结合的风险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功能基因组学结果一致,报告基因实验和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支持这种调控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这132个打断转录因子结合的SNPs中的97个在人脑组织中与基因的表达显著相关。

    课题组除了初步摸清风险遗传变异对靶基因的调控原理,还鉴别到一批受精神分裂症风险遗传变异调控的靶基因,这为精神分裂症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研究以及未来新药开发提供了重要数据。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2/21/content_414987.htm?div=-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精神分裂症 遗传基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