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写好“在线教育”新提案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3-08

3月5日,听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徐星有了新的提案构想。

早在三四年前,徐星曾参与过香港大学的慕课(MOOC)录制,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他的“恐龙生态系统”课程。这次试水让他意识到,推动网络教育,可以将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给更多人。但目前免费在线课程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课程相对缺乏,且高质量课程不足。

2018年底,“一块屏幕改变命运”的故事刷爆微信朋友圈,尽管舆论对于直播教学究竟有多大效果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互联网教育的确击中了教育资源分配的痛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格外突出。”徐星认为,为了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建议在国家层面集中最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制作高质量免费在线教育课程,尤其是制作高质量的中小学免费在线教育课程。

“这个做法类似我们搞‘大科学计划’。教育资源分配是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针对中小学校的在线教育,成本和师资投入、课程复杂度、协同实施等往往都超出一个地区所能承受的范围,需要国家统筹组织才更能保障它的公益性、系统性、优质性和可持续性。”徐星说。

根据《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今年将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届时将力争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7%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兆/秒)以上。“有了网络设施的覆盖,理论上,我们可以把最好的老师带到农村,带到最贫困的地方”。

但徐星也强调,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互动,要因材施教。“在线教育课程需要在技术层面,例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推动互动交流,最终目标是要提高贫困地区、乡村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

今年是徐星第二次参加全国两会,他把提案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一个扎实的好提案,首先需要有调查、数据作为论述的依据,尤其是非工作领域的内容,更要做好前期准备;其次,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否则相关职能部门无法有效配合,提案就不能起到切实的作用;除此之外,文本写作要高度提炼,内容清晰明了有重点,这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作为一名“新手”委员,徐星坦言:“想法不少,但要把它写好不容易,仍在努力学习、体会中。”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3/344096.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在线教育 徐星 互联网+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