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今日科技话题:2791颗M型亚矮星、地幔混合对流模式、超微创手术、大量巨大黑洞、新型纳米机器人、视网膜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今日科技话题:2791颗M型亚矮星、地幔混合对流模式、超微创手术、大量巨大黑洞、新型纳米机器人、视网膜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3-20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1国家天文台在LAMOST DR4中证认2791颗M型亚矮星

▲LAMOST 亚矮星在银道坐标系的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家天文台张硕、罗阿理、王瑞等研究员与国外天文学家Georges Comte等合作,利用LAMOST海量恒星光谱数据,修改了小质量亚矮星的分类标准,并在LAMOST DR4中证认了2791颗 M 型亚矮星。该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19,ApJS,240,31)上。


M 型亚矮星是小质量、低光度的恒星,其演化过程缓慢,在太阳近邻十分稀有,从运动学上可以判定其属于厚盘和晕族星。根据光谱特征可以得知,亚矮星的金属丰度低于普通的主序星,并且范围跨度很大,部分极冷和极贫的亚矮星可接近氢燃烧极限,因此研究亚矮星的增丰史并与其运动学相结合,能够为恒星演化过程乃至银河系的演化史提供重要信息。


——环球网


2地幔混合对流模式有了“实锤”


近日,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倪四道等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地幔混合对流的重要证据,为揭示地球深部秘密提供了新线索。


他们首次发现了非对称路径660千米间断面散射波震相,揭示了地幔660千米间断面的小尺度起伏特征。这一发现难以用全地幔对流或上下地幔分层对流模式解释,而支持地幔混合对流模式,即有些区域地幔分层对流、有些区域上下地幔整体对流。


这项研究成果支持了地幔混合对流模式。国际著名学者克里斯廷·豪泽(Christine Houser)在《科学》观点栏目撰文评价说:“这项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回答地球演化的根本性问题。”


——《科技日报》


3跳动心脏上完成超微创手术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二尖瓣器械ValveClamp,为一例高龄、高难度、极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完成了心脏不停跳的微创二尖瓣修复。该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


据悉,ValveClamp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企业共同研发的世界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原始创意和专利源自葛均波院士团队,相对于国外同类器械,具有操作简便、夹合范围更大、适应证更广等优点。术中,手术团队反复尝试数次单个夹合器夹合后,发现患者仍有中重度二尖瓣反流,遂采取双夹合器技术,即为患者植入两个夹合器,术后即刻患者反流减少至轻度,二尖瓣跨瓣压差仅为3mmHg。


二尖瓣器械ValveClamp上市前临床研究已在近期开启,并已成功用其对一些病例进行了手术。


——《科技日报》


4新研究发现宇宙初期存在大量巨大黑洞

▲图片来源:网络


日本爱媛大学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日前宣布,他们利用日本“昴星团”望远镜发现了83个约130亿光年外的巨大黑洞,表明宇宙诞生初期就存在大量的巨大黑洞。


日本国立天文台的“昴星团”望远镜设在美国夏威夷。日本爱媛大学3月14日发布公报说,该校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利用这一兼备超广角和高感光性的望远镜对超远宇宙空间进行了长期观测,发现了大量约130亿光年外的类星体,其中83个类星体是首次被观测到,还有17个类星体是再次被观测到。


研究显示,这些巨大黑洞的质量在太阳的100万倍到100亿倍之间。研究小组称,这项发现表明巨大黑洞在超远宇宙中大量存在。目前认为宇宙诞生于约138亿年前,研究人员对宇宙诞生仅数亿年后就存在大量的巨大黑洞感到吃惊,认为研究这些黑洞有助于探索宇宙的早期历史。


——新华网


5新型纳米机器人可进入活体癌细胞

▲图片来源:网络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纳米机器人。它可在磁性“镊子”的操控下,在活体癌细胞中精准活动,未来有望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的论文说,研究人员首先在显微镜玻片四周放置了6个磁线圈,然后在玻片上植入活体癌细胞。当研究人员把一个直径约700纳米的磁性铁珠也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铁珠被癌细胞轻松“吞噬”进细胞膜。然后,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算法改变6个磁线圈的电流以建立三维磁场,引导铁珠到达细胞内的指定位置。


此前研究人员使用激光来驱动珠子探测活细胞,但激光能量不足就驱动不了珠子运动,增加激光能量又可能破坏细胞内结构,因此其使用受限,而新方法可施加的力量比激光高了一个数量级。


——新华网


6新方法可从视网膜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种新型、非侵入式成像设备可在数秒内观察到阿尔茨海默病的迹象。


美国杜克大学眼科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眼球后部视网膜中的细小血管会发生改变。通过这种名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血管造影”(OCTA)的设备,医生可以观测到眼球后部比头发丝还细的最小血管,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这一发现被业内认为是迄今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成果,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眼科学会的《眼科视网膜》期刊上。


——新华网




来源:gh_562f69198929 山东科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c4OTQyNw==&mid=2247487136&idx=4&sn=94969446c5c901f5c20e533c5542629b&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