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广谱抗人冠状病毒活性的多肽类融合抑制剂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4-14

来源:BioArt

近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等高致病性HCoVs的出现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威胁,但目前临床上尚无获得批准的特异性抗SARS-CoV和MERS-CoV感染的药物。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其他CoVs也可能通过跨种传播感染人类。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要防御“Disease X”, 即由目前未知的病原体(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国际大流行的人类疾病(http://www.who.int/blueprint/priority-diseases/en/)。因此,探寻在各种HCoVs上均保守的药物靶点,以及基于这些靶点研发广谱、高效的抗HCoVs药物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类研究也将为目前流行的HCoVs的防治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HCoVs的防控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储备。

近日,复旦大学陆路/姜世勃研究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杨贝/Wilson研究团队通力合作,通过交叉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研发了能够广谱抑制多种人冠状病毒(HCoV)感染的多肽类融合抑制剂EK1,并揭示了其作用靶点和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同时证明了冠状病毒(CoV)刺突蛋白的HR1区域是一个重要且保守的药物作用靶点,为后续抗HCoVs的广谱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思路。该研究成果以 A pan-coronavirus fusion inhibitor targeting the HR1 domain of human coronavirus spike为题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上。

20190414220100_cbab8d.jpg

复旦大学陆路/姜世勃研究团队在2014年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1】的前期相关工作中成功研发了靶向于MERS-CoV S蛋白上HR1区域的多肽类融合抑制剂MERS-HR2P,其可有效阻止MERS-CoV的感染过程。然而,尽管MERS-CoV和SARS-CoV同属β类HCoVs,MERS-HR2P却并不能有效抑制SARS-CoV的感染;同样,针对于SARS-CoV HR1的多肽也无法有效地抑制MERS-CoV感染。此外,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的前期已发表工作也揭示,α-HCoVs与β-HCoVs的HR1s区域展示出不同的长度,并具有不同的表面电荷分布特征 【2】,这一现象进一步增加了不同HCoVs间HR1s区域的差异。因此,这些HR1s靶点是否具有足够的保守性以支撑广谱抗HCoV融合抑制剂的研发在领域内一直存在争议。

为解决该关键科学问题,联合研究团队建立了多个可模拟HCoVs感染过程的“细胞-细胞膜融合”系统,并通过交叉筛选的方式,发现一条具有广谱抗HCoV活性的多肽:OC43-HR2P。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进一步优化序列,从而获得一条溶解度更好、抑制活性更高的多肽EK1。多肽EK1在α-HCoVs 和β-HCoVs的假病毒和活病毒感染系统上均展示出广谱且高效的抗病毒活性。

联合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多肽EK1与分别来源于α和β类等多个不同HCoVs的HR1s的共晶结构。研究结果显示EK1可通过大量保守而又广泛的疏水及亲水相互作用与不同HCoVs的HR1s区域结合。研究还发现多肽EK1在与不同长度、不同理化特征的HR1s发生相互作用时具有很好的构象可塑性与表面电荷包容性,从而保障其可广谱地作用于α-HCoVs和β-HCoVs的HR1s区域。这些结果不仅从结构上揭示了多肽EK1广谱、高效抑制不同HCoVs感染的分子机制,同时也证明了HR1s在功能和结构上具有独特的保守性,可成为研发广谱抗HCoVs药物的重要靶点。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联合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展了多肽EK1在动物体内抗病毒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EK1在代表性病毒HCoV-OC43和MERS-CoV感染的小鼠模型上均展示出较好的体内抗病毒效果,并且该多肽在体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和较低的免疫原性,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被进一步开发成为用于防治目前流行的多种HCoVs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HCoVs的特异性药物的潜力。 

据悉,复旦大学博士后夏帅、徐巍和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严磊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陆路研究员和姜世勃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Co-PI杨贝和Ian A.Wilson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4/eaav4580.full

参考文献

1. L. Lu, Q. Liu, Y. Zhu, K.-H. Chan, L. Qin, Y. Li, Q. Wang, J. F.-W. Chan, L. Du, F. Yu, C. Ma, S. Ye, K.-Y. Yuen, R. Zhang, S. Jiang, 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of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fusion inhibitor. Nat. Commun. 5, 3067 (2014).

2. L. Yan, B. Meng, J. Xiang, I. A. Wilson, B. Yang,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post-fusion core of the human coronavirus 229E spike protein at 1.86 Å resolution. Acta Crystallogr. D 74, 841–851 (2018).

来源:BioGossip BioArt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yNjY1MQ==&mid=2652468661&idx=5&sn=99c681dab2945dc74b0c7a1b7b36514e&chksm=84e2e601b3956f17c79900a9ec0bbd5a9b7b48451fbd4df597966f9114d5fd1a2540862004b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冠状病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