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被烧全球轰动,而中国的中医药文化谁来摇旗呐喊?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4-23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导言:最近微博热搜一直被西安奔驰事件霸屏,直到巴黎圣母院被烧热度才逐渐退去。当地时间15日下午,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严重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势窜天,哥特式的塔尖在火中倒塌。不只是法国人民,全世界各国媒体的头条也都在因为这场远在巴黎的大火心碎。就在社交媒体一连串“心碎”的表达声中,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却多了起来。




对于巴黎圣母院被烧一事,引起全世界热搜。


试问,对于发生在法国的事件,不少中国网友却很是怀念,很是感叹巴黎圣母院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赞叹其文化之精深,艺术之精美,云云...这让我们联想到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全民如何才能像关注巴黎圣母院那样关注呢?


新文化的诞生,意味着旧有文化的式微,甚至失落。经过千百年来临床实践验证的中医药,仅有极少数以民间方式,向全球慢慢渗透。而西方医学,则强势进入中国,建立起新的治疗标准,致使中医培养模式、中药药材来源、中药新药审批过程,都要沿用西医标准。而另一方面,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洋中药”,在世界中药出口中远远超过中国。


“中医药虽存,但中医药文化却在社会洪流中被冲击得千疮百孔,何时才能构建中医药的话语体系和逻辑范式?中医药百余年来的断层,该如何‘一键恢复’?


中医药文化的消逝,无疑像燃烧的巴黎圣母院,我们为法国八百年建筑痛心疾首的同时,我们传承五千多年的中医药文化也在慢慢地被漠视消磨殆尽。


提及中药,中医还面临了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流传下来一个系统研究中药的方法。最初古人是如何研究中药的?我们无从知晓。如性味归经,如中药的剂量和排列组合的方法等,但是随着我们大量的实践,经方的确有用。我们越应用,就也越能体会古人对经方理解的深刻。


中医中药不是来自于经验总结,其中蕴藏的方法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后世之人没有掌握相关的方法论,但是却能说出对中药的各种各样的理解,这里面一定有大量的错误。后世医家对中药的这些理解,更多是来自于推理、来自于感觉、甚至猜测来实现的。中医似乎又陷入了各式各样的经验总结,越来越细致,却也越来越不究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中医很难传承的原因,后人执迷于自己的观念,却抛弃了老祖宗的根本智慧。


我们可以展望一下未来中药学研究可能存在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真正的找回上古的方法,另一种是专注于成分学研究。很显然,第二种方法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走的路,沿着这种道路走出来的药物,是中药吗?


说到中国的中医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根据当今存在的一些问题,普及中医药常识应该重点宣传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由于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中医药知识,致使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如不少人见别人诊脉,也去凑热闹,但诊断之后不服中药,不用针灸,仍去打针输液,让中医很尴尬。


普及中医药知识,首先应该让多数人明白: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诊和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找中医看病就应该尽量使用中药、针灸治疗,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所长。


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领域


虽然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但实际上如今中医远没有主流医学的地位。

   

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引导大家了解中医药治病的优势领域,如民众应了解的内科慢性病、妇科病、骨关节病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在这些病种的特长,引导患者选择中医的优势病种就诊,可以帮助中医冲破壁垒,打开局面。当然,中医对许多急症的治疗也很有特色,但在基层,"中医善治慢性病、除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同时,参与急症的救治,用实效让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医药优势。


三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


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让大家知道,除了中药之外,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外敷等多种绿色疗法。


在用西药无效或副作用明显,或在原有中医药疗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不妨变换治疗方式,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四是中医药治疗疾病是医患双赢


"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这种局面与前些年单纯把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有关。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开始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在这种大前提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用中医中药,从病人的角度讲等于减轻了经济负担;从医院的角度看等于提高了社会效益。


本文“岐黄学术”

本微信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来源:cacm01 中华中医药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c0NDkxOQ==&mid=2649653824&idx=1&sn=12e234e323ccbbab627559567b0fdbc8&chksm=88860338bff18a2e1b6f9a65f7e15f1ea385d78d35d63e0b8431e0d33e403f28a8187b9093b2&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药 中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