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物理学咬文嚼字》: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奇书 | 姬扬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5-04

来源: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本文来源于《返朴》(微信公众号:fanpu2019)


物理界出了个钱钟书。


撰文 | 姬扬(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物理学”已经很吓人了,“咬文嚼字”更让人头疼。我们普通人碰到这两个词里的无论哪一个,心里大概都会打个激灵:这个坑咱是跳还是不跳?仿佛要帮你下这个决心似的,曹则贤老师的《物理学咬文嚼字》面世了,一套书共分四卷,宣称要通过探究物理学词汇的起源与演化(包括歧义的产生和名词的误用)来更加深刻地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图像,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表象。面对这样双倍恐怖的复合坑,你是跳还是不跳?


不管你跳还是不跳,我反正是先跳了。


曹则贤老师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不仅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还坚持从事科普和教学工作,最近几年央视的《加油向未来》节目更是让他的名声传播到物理学界以外。2007年7月,他在《物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物理学》,开启了总计100多篇文章的“物理学咬文嚼字”系列。作为《物理》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从一开始就被这个视角独特、见闻广博的系列文章吸引住了,后来更是每篇必看,而且总是能有所收获。今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套彩色增补版(此系列的一些文章以前出版过合集,但第四卷是首次出版),这项历时12年的浩大工程,总算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了。我也很高兴向大家推荐这套书。

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这套书绝对不好读。曹老师说这首先是写给他自己的书,是他在从事物理研究20年以后仍不满足,因而重新学习物理学所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所以这本书并不避讳复杂的公式和艰深的思想(当然也并不刻意求奇);而且他认为语言表达的方式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同一个物理学概念,因为字面和字背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向不同语言的学习者所传达的物理图像上的差异是惊人的”,所以这本书里有很多外文单词并讨论其命名的理由、变化的起因、误译的缘由,等等,不仅有英法俄德,还有希腊文拉丁语,以及其他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语言。以这套书的封面为例,与“物理学咬文嚼字”对应的“ETYMOΛOΓIKON FȔR PHYSICA LEARNERS CHINOISES”就分别是希腊、德、拉丁、英、法五种外语。天哪!这简直就是物理学界的《管锥编》啊!一个勤修物理的钱钟书?想想就可怕!——我刚才说了,我读过所有这些文章,但是我可没有说我能认得几种外语,更没有说我能读懂多少。


但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收获,因为这本书的目标是以同源词为脉络,寻求整个物理领域里各个知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到“有机的紧致的知识体系”。我觉得,靠这本书学习物理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可以帮助你把你自己已有的可能有些零碎的知识贯通起来,并且加深认识。此外,这本书里有很多的名人轶事和历史掌故,还有很多精巧的比喻和诙谐的双关,以及更多精美的彩色插图:不仅有搞笑的卡通、简明的示意图和详尽的实物照片,还有物理巨擘的手稿、美术大师的名作以及你真的不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神奇图片。这些资料不仅能帮助你理解,还能为你提供谈资——不知道你是怎么打算的,反正我的乐趣很多来自于后面这一点,要是有机会甩出一两个用用,真的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啊。


再说点正经的。这是一本笔记体的书,读者也不需要从头到尾、一篇不落地读完,更不需要一次就彻底读懂(好像也不太可能),只要挑些自己感兴趣的篇章甚至段落读读——这样也便于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有一些不足:如果能有一个完善的索引就好了,或者在目录里列出每篇题目下的小标题,读者就能够更容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了。


我觉得,每个学过(或者正在学习)大学普通物理,又对物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深化自己对物理学理解的人,都应该看看这套书,千万不要被这个可怕的书名吓住。

《物理学咬文嚼字》,曹则贤 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9年


《返朴》,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教授联袂担任总编。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fanpu2019@outlook.com


往期精彩回顾

1.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技术以及现状

2.量子十问之六:量子计算,这可是一个颠覆性的新技术 | 郭光灿

3.晶体几何系列之二:平面上圆密排定理的证明

4.单纯的元素,复杂的历史

5.原位电子显微学探索固体中的离子迁移行为(一)

6.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与年谱 | 曹则贤

7.物理学:A Source of Power for Man

8.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传感

9.杨-米尔斯理论说了啥?为什么说这是杨振宁超越他诺奖的贡献?

10.周末讲堂——三位新晋狄拉克奖得主:开宗立派又风格迥异



来源:cpsjournals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YwNzM1Ng==&mid=2651596018&idx=2&sn=ac6dfbefc7f37ce8dfba7af0b971c916&chksm=bd1e20e18a69a9f72fb8f6a76b1856c8c1922dfa4a0da4e91e9574a1249a7bd9f63205fc9843&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物理 曹则贤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