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年研究:低碳水减肥,心脏受不了!心律失常风险或升高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5-16

来源:学术经纬

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适中的人群相比,低碳水和高碳水饮食人群的房颤风险分别升高18%和16%。

初夏气息渐浓,越来越难以藏肉,低碳水饮食可能是不少人在夏季控制身材的选择之一。但作为风靡一时的减肥方法,近年来低碳水饮食受到的争议并不少。《BMJ》去年发表了一篇低碳水饮食会消耗更多热量的研究,引发众多专家讨论。且不说这种减肥策略能否奏效,可能还有潜在的健康影响。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大型研究就发现,低碳水饮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问题——房颤。这项研究也在今年早些时候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19年会上进行了壁报展示。

20190516040118_e8354f.jpg

▲碳水化合物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来源:pixabay)

低碳水饮食说来五花八门,大众熟悉度高的有生酮饮食、哥本哈根13天减肥法、阿特金斯减肥法等,这些食谱普遍限制糖类、谷物、豆类、水果和淀粉类蔬菜的食用,强调蛋白质摄入

这项研究分析了约14,000人近20年来的健康记录,是第一项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评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房颤关联的研究。房颤会带来多种潜在危害,可能会引起心悸、头晕和疲劳,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更是普通人群的5倍。

研究数据来源于1985年-2016年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受试者需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报告他们每天的饮食情况,问卷共涉及66种不同的食物。研究人员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哈佛营养数据库来估算受试者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其占每天总热量摄入的百分比。

平均而言,人们每天总热量摄入有一半来自碳水化合物。根据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为低、中、高三组,这三组人群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分别占每日总热量摄入的44.8%,44.8%-52.4%,以及52.4%以上。

在平均22年的随访期间,近14,000名受试者中有约1,900人被诊断出房颤。分析发现,低碳水饮食组的房颤风险最高。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适中的人群相比,低碳水和高碳水饮食人群的房颤风险分别升高18%和16%。研究第一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庄晓东博士指出,“无论用于替代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或脂肪的类型如何,低碳水饮食都与房颤风险增加有关。” 

20190516040118_eb7dbb.jpg

▲无论作为替代的蛋白质或脂肪的类型如何,低碳水饮食都与房颤风险增加有关(图片来源:pixabay

庄晓东博士表示,有几种潜在机制可以解释低碳水化合物与房颤的关联。一方面,低碳水饮食的人群往往蔬菜、水果和谷物都吃得较少,这些食物有助于减少炎症,而炎症因素恰恰与房颤有关。另一方面,吃更多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代替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导致氧化应激,这也与房颤有关。

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因果关系。另外,这项研究没有追踪无症状的房颤患者或出现房颤但未入院诊疗的患者,也没有进一步区分房颤的不同亚型,这可能局限了对研究结果的解读。

之前的其他重磅研究也有过相似发现。比如,2018年《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发布的一篇研究对超过15000人随访25年发现,热量来源中,碳水化合物占比与死亡率之间存在U型关联,也就是说,相比较于中等摄入量,低碳水和高碳水饮食都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不过,之前的一些研究显示,饮食中蛋白质或脂肪组成也是影响风险的因素,但在新研究中,这一点没有影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热量摄入的50%-65%。美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比例相似,为45%-65%。

庄晓东博士认为,“低碳水饮食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但考虑到对心律失常的潜在影响,应当谨慎推荐这种流行的体重控制方法。”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Low-carb diet tied to common heart rhythm disorder. Retrieved May 14,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3/acoc-ldt030519.php

[2] Cara B Ebbeling, et al., (2018). Effects of a low carbohydrate diet on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randomized trial. BMJ, 10.1136/bmj.k4583

[3] Sara B Seidelmann, et al., (2018).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10.1016/S2468-2667(18)30135-X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来源:global_academia 学术经纬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DQzNjY2OA==&mid=2247492666&idx=2&sn=a7420d891a2ace8a68f094ca665de4e8&chksm=ec1d4769db6ace7fe6c1430cea2f3a66762d7cb26a3c468dddf1953d96b7b864942ee4fe1e2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健康 蛋白质 饮食 心房颤动 碳水化合物 减肥食物 健康减肥 减肥蔬菜 碳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