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情在线」改进国际会议组织管理打造高质量对外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科协 2019-08-14

国际学术会议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对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地位、扩大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外学术交流的总体状况,2015-2016年,中国科协会同南京工业大学课题组开展了科技工作者对外学术交流状况调查,覆盖20个省份的20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各类科技工作者,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1.2岁,近75%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44.5%。调查显示,部分在华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存在会议质量不高问题,科技工作者在国际会议上的互动相对不足,参会面临经费、语言等障碍,给对外学术交流的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具体如下:

一是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外学术交流已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海外10000多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对外签订学术交流协议8000多个,这种频繁的学术交流与我国科技工作者日益提升的国际化水平密不可分。2011-2017年,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数量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540次增加到2017年的1506次;2013-2016年,在我国举办的高端前沿学术活动数量几乎翻了一倍,从1000次增加到1806次。我国还成功申办了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国际宇航大会、世界力学大会等几十个国际顶尖学术会议。

调查显示,约44%的受访者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约62.5%曾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过去五年中平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54次,最近三年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平均发表论文0.87篇,参会的主要目的为“获取研究资料”(50.6%)、“寻求科研合作”(44.8%)、“了解学术动态”(42.5%)、“结识同行学者”(26.6%)、“展示研究成果”(26.5%)。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58.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术水平的提升作用较大,49.4%的受访者表示国际学术会议为“碰撞思想、获得新知”、“提升研究水平”提供了良好平台。

二是部分国际学术会议质量不高,科技工作者互动不足。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论文评审的规范程度对会议效果有重要影响。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境内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在美、英、德、法、加等国组织的会议相比,在论文平均页数、平均参考文献个数、平均被引频次这3个指标都相对偏低,不同程度存在信息量偏小、吸收外部信息能力较差、影响力较低的情况。由此带来的会议论文数量虚高、本土发表比例较高等的问题最终影响到会议论文整体质量。另外,个别会议不以促进学术交流为目的,不仅主题空洞,而且收费较高,严重影响会议质量。

有受访者反映国际学术会议中的互动较少的问题。调查发现,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交流的深度是影响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最主要因素,其余因素分别为“参会人员层次”(27.7%)、“交流形式”(26.4%)、“会议主题”(19.1%)、“动机与目的”(16.8%)。然而,六成受访者表示仅以听众身份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而作为报告人汇报研究成果只有约10%,超半数受访者认为自身在会议中互动不多,一定程度存在“交而无流,有会无议,有议无争”现象,影响了会议效果。

三是部分青年受访者反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面临困难。青年正处于事业的起步和上升期,更需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然而调查显示,过去三年中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的35岁以下受访者的比例仅为39.1%,明显低于35-44岁年龄组(50%)和45岁及以上年龄组(54.5%)。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往往要负担食宿、交通、作品版面及论文费、会议注册费等开支,超过80%的35岁以下受访者反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困难,54.8%的受访者表示在参与国际会议时缺少差旅费,其他问题还包括“缺乏信息,没有机会”(50.3%)、“没有时间”(40.8%)、“语言困难”(37.8%)、“会议收费太高”(19.3%)、“会议水平低”(18.7%)、“领导不支持”(9.3%)等,需要相关部门引起足够重视。

提高国际学术会议质量,加强科技工作者对外学术交流,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有关工作:

一是加强对在华国际学术会议的规范管理。建立完整的学术会议信息数据库和科学的会议质量评价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学会申办或牵头主办国际学术会议,鼓励科技工作者领衔申办以同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同行研究者为主体、交流最新学术成果的小型高端前沿专题学术会议。鼓励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组织发挥平台优势,广泛吸纳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专家参与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搭建国内学者与国际知名人士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学术探讨和科技交流,为政府、社会提出科技咨询、决策建议。

二是建立有效机制严把会议论文质量关。有关机构应对在华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的组建加强指导,真正发挥其学术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严把论文质量关。坚决杜绝只发表论文不参会现象的发生,对缴纳注册费、提交稿件但不到场作报告的人员坚决给予撤稿处理。会议交流的论文只有经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议才能入选,优秀论文经遴选后推荐到知名学术期刊发表,更好地向社会各界发布会议的研讨成果。

三是加大科研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支持力度。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应通过相关政策对国内优秀科技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资金支持,建立信息平台发布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信息,提高科技工作者对会议信息的知晓程度,相关科研单位也应从人员管理、经费报销等方面为科技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

四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拓宽国际学术交流渠道。在国家层面培育高端、前沿国际学术会议示范品牌,吸引优秀的国际科学组织来华召开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增强我国科研人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高校、科研机构或组织应积极申办世界性学术组织主办的连续性国际学术会议,不断提升组织和筹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的经验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应向国际大力推介我国举办的具有前瞻性、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品牌,构建展示我国最新研究成果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课题组主要成员:

石岿然   王冀宁   孙玉玲   张琳   陈红喜  孔锦  祁玉青   季欣   陆冰

科技 学术会议 时政 国际会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