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界传声】地方高校科技特派员扶贫工作困难待解决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9-28

来源:广西科协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程的不断深入,科技特派员这一重大决策应运而生,通过选派一批有技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深入基层,扎根贫困地区,发挥科学技术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人才聚集小高地,具有人才、技术和成果优势。高校以科技特派员为契入点,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程中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对科技特派员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仍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使科技特派员工作难以开展。


一、科技特派员开展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激励机制与经费不足,缺乏原生动力。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农村产业化建设,上级单位以任务下达的形式要求各单位组织推荐、遴选,各单位则根据上级文件执行操作。在鼓励申报以及年底考评等环节过程中,激励机制缺位,科技特派员普遍认为学校对此项活动并不重视。活动经费也仅限于上级拨付的少量经费,学校再无其他经费支持,对于开展技能培训等活动是杯水车薪。科技特派员在具体工作中只能畏首畏尾,精打细算,给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使得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力不足。


(二)政策与评价体系不完善,影响科技特派员积极性。调查了解到,目前各地方高校均未将扶贫工作中的成绩纳入派出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科技特派员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没有与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挂钩,也没有与年底考评绩效挂钩,更没有对突出成绩的人员进行表彰。其次,目前高校职位晋升评价机制主要看重SCI等论文,在高级别职称晋升中,科技推广起不到什么作用,使得科技特派员的情绪低落,扶贫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兼顾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分身乏术。据高校教师反映,他们基本上一个月前往贫困村两到三次。因为本身承担着较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而且扶贫对象基本上都是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所以,科技特派员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分身乏术,无法长时间在实地开展服务工作,往往是通过电话等其他通讯手段了解情况,远程操控,使得扶贫工作成效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


(一)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实现校地科技特派员有机联动。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一头连着学校科技特派员,一头连着地方科技人员,充分发挥校地科技特派员各自优势,有效整合双方科技特派员资源,解决各自单干的局面,实现校地科技特派员的密切合作和深度融合。


(二)创新扶贫发展方式,实现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实践。建立有偿服务机制,激励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支持、鼓励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再创业,利用自身技术与农村产业平台,创办新兴农村产业;利用扶贫工作中开发的新技术联合申报专利、申报课题,建立科技特派员与农民长效合作机制。


(三)构建“四位一体”模式,实现管理机制体制不断革新。“四位一体”即学校、相关二级单位、驻村工作组及科技特派员的协调联动。学校、二级学院或科研管理部门针对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标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科技特派员扶贫工作。同时,联系地方,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发挥驻村工作组的纽带作用,精准地、有效地攻坚脱贫。


来源: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原载《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信息摘报》第0338期)

编辑:潘凌 郑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来源:gh_8e27a64ecae7 广西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TkxMjk5NA==&mid=2247488036&idx=4&sn=e4cbea8cb87453c27cd5d338518d4a22&chksm=ea2fef69dd58667f9939b153c165532569f6eb5df13438a66a25f59b9b4ed13d7e790621d130&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学校 扶贫工作 时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