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今日科技话题:高分十号卫星、克隆抗纹枯病基因、蓝绿藻被病毒杀死、7小时太空行走、病毒“组装”过程、银河系中心

今日科技话题:高分十号卫星、克隆抗纹枯病基因、蓝绿藻被病毒杀死、7小时太空行走、病毒“组装”过程、银河系中心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09

来源:山东科协


1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号卫星


10月5日2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刘桥明 摄)


10月5日2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和高分十号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4次航天飞行。

——新华网


2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抗纹枯病基因


▲图片来源:山东农业大学搜狐号


山东农业大学储昭辉团队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课题组,成功从玉米中克隆得到针对纹枯病的抗病基因,并揭示了该型基因产物增强植物抗病性的新机制。相关科研成果已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于9月30日刊发。


储昭辉科研团队利用玉米重组自交系自然群体,调查了318份重测序的玉米自交系接种纹枯病菌5天后的病斑长度,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获得相关科研数据。在进行数据比对、筛选、鉴定后,科研团队发现ZmFBL41基因与抗性的关联最为显著。在ZmFBL41基因内部两个关键氨基酸变异后,木质素可源源不断填补细胞壁,从而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性。

——新华网


3

香港科技大学团队揭示蓝绿藻被病毒杀死的机制 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近日揭示了环保细菌蓝绿藻被一种名为噬藻体的病毒杀死的机制,这项新发现有望提升蓝绿藻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未来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据科大研究人员介绍,蓝绿藻在海洋中进行光合作用为海洋生物提供氧,地球逾20%的二氧化碳经由蓝绿藻吸收。然而,全球每天有近一半的蓝绿藻因被捕食或受病毒感染而死亡,其中噬藻体病毒每天杀死全球总量约五分之一的蓝绿藻。


科大海洋科学系副教授曾庆璐领导的研究团队花了5年时间,利用实验室培植的噬藻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蓝绿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能量,成了噬藻体感染蓝绿藻的燃料,让噬藻体在日间完成所有足以破坏蓝绿藻细胞结构的感染过程,导致蓝绿藻在晚间分崩离析。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病毒具有昼夜节律。该项研究成果已于科学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

——新华网


4

美宇航员完成7小时太空行走


▲图片来源:昵图网


美国航天局10月6日说,国际空间站的2名美国宇航员当天完成了约7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为空间站更换更高性能的锂电池。这是国际空间站上的第219次太空行走。


美国东部时间10月6日下午2时40分(北京时间10月7日凌晨2时40分),美国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和安德鲁·摩根完成了今年空间站的第6次太空行走,用时7小时1分。


美航天局在一份声明中说,二人将Port-6桁架结构上的镍氢电池更换为体积更小、更强大的锂离子电池,后者由日本“鹳”号货运飞船9月28日运抵国际空间站。2名出舱宇航员提前完成了预定任务后,还完成了原定于10月11日进行的电池更换任务。

——新华网


5

新研究观测到病毒“组装”过程


一个美国科研团队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首次实时观测到了单个病毒的“组装”过程,这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形成的机制,从而开发出消灭病毒、治疗相关疾病的新方法。


生物学界目前已知病毒的具体结构,但尚不清楚这一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此前相关研究都是利用模型来推测形成过程。直接观测的难点在于组成病毒的“零件”极小,它们之间的互动又很弱。


哈佛大学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干涉散射显微镜技术,对一种单链核糖核酸(RNA)病毒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测。这种技术运用光学原理,可精确显示微小物体的动态变化。

——新华网


6

研究称银河系中心在350万年前发生大喷射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团队近来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在350万年前喷射出巨大能量束,像灯塔光束一样沿两极扩散形成两个锥形喷发云,这有助于了解银河系的形成。


研究显示,这种被称作“赛弗特星系耀斑”的事件起初在黑洞附近形成直径较小喷发源,逐渐扩大形成巨大的“电离作用锥”。耀斑最终逃逸出银河系,影响到约20万光年外的狭长气体带“麦哲伦流”。


研究显示,这种规模的爆炸强度只可能来自与人马座A黑洞有关的核活动,这一黑洞质量大约是太阳的420万倍。这项研究10月6日预发表在阿奇夫论文预印本网站,即将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新华网



来源:今日科协

来源:gh_562f69198929 山东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c4OTQyNw==&mid=2247488362&idx=3&sn=7b097301a9ba262e422e616507b4cfc3&chksm=e819bb76df6e326051d3d482695a6ed5697810044b52014e29caafbf4087140896ac20745ac2&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