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灭绝的袋狼遗传多样性是怎样损失的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2-13

  据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12月1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科学家从有108年历史的生物样本中成功提取DNA并测序,阐明了已灭绝的袋狼(又称塔斯马尼亚虎)是如何发生长期的遗传多样性损失的。根据其基因组数据显示,这或源于部分基因区域的变化,这些区域负责调控特定蛋白质编码基因表达的位置与时间。

  已灭绝的袋狼是一种大型有袋类食肉动物,曾广泛分布于澳洲,直到3000年前左右在澳洲大陆灭绝。大约1.4万年前,因海平面上升,袋狼种群被隔离在塔斯马尼亚岛,并持续生存至20世纪初。但是它们被欧洲定居者视为当地绵羊产业的威胁,成为政府消灭的对象。人类已知最后一只袋狼,于1936年死于动物园。袋狼与演化疏远的犬科动物之间惊人的相似性,是趋同演化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此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团队从一个用酒精保存的拥有108年历史的袋狼样本中成功提取DNA,并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他们发现,在7万至12万年前左右,袋狼的遗传多样性急剧下降,这个时间早于人类定居澳洲的时间,而与倒数第二个冰川期相关气候变化存在重合。研究者比较了多个已灭绝和现代哺乳动物的头部形态,发现袋狼和犬科动物之间存在特殊的趋同演化。为了阐明袋狼与犬科动物相似性的遗传基础,他们对比了袋狼基因组和犬科动物祖先的重构基因组,并发现了二者的相似点,原因可能是偶然而非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所定向的基因与袋狼和犬科动物之间共同的基因不一样。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袋狼与犬科动物的趋同演化,并非源于自然选择对于相同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作用,而是源于对调控基因表达位置与时间的基因区域的作用。

  此次研究也意味着,人类所收藏的古老生物样本,对于推动理解现在的自然世界仍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kj/201712/t20171213_4626751.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生物灭绝 动物 遗传多样性 灭绝动物 犬科 袋狼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