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染色质修饰沉默植物基因表达领域获重要突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9-06

内容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91105183836_cf2611.jpg

图.shl ebs lhp1三突变体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7210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何跃辉课题组在染色质修饰沉默植物基因表达领域获重要突破,发现了植物特有的染色质凝缩蛋白EMF1与含BAH结构域的蛋白形成BAH-EMF1蛋白复合体,以介导高等植物基因沉默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以“Polycomb-mediated Gene Silencing by the BAH-EMF1 Complex in Plants”(多梳蛋白介导的依赖于BAH-EMF1复合体的植物基因表达沉默)为题, 于2018年8月6日在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190-0。

  多梳蛋白家族(PcG)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中,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因子;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部分基因会被PcG蛋白介导的染色质修饰而沉默,从而维持分化后细胞的属性。PcG蛋白可以形成PRC1和PRC2两个蛋白复合体,通过染色质修饰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其中PRC2的各组份在动植物中高度保守,其分子功能为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 (H3K27me3)。在动物体中,H3K27me3被PRC1复合体中的Polycomb (Pc)识别并结合,进而通过另一组分Polyhomeotic (Ph)介导染色质凝缩来抑制基因表达。植物中没有Pc和Ph的同源蛋白,但H3K27me3这一修饰在植物的基因组上广泛分布,植物如何解密H3K27me3这一沉默标记尚不清楚。前期在模式种子植物拟南芥中发现异染色质蛋白1 (LHP1)能识别H3K27me3,然而lhp1缺失突变体表型弱,受影响的基因不多,从而提示植物中还存在其它的H3K27me3识别蛋白。植物没有Ph同源蛋白,前期研究暗示植物特有蛋白EMF1介导了染色质凝缩而抑制基因表达。因此,植物似乎演化出不同于动物的H3K27me3解密机制来调控基因表达。

  通过与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刘仁义课题组合作,研究团队在模式开花植物拟南芥中发现了植物特有的H3K27me3解密机制。研究人员通过蛋白互作分析找到了与拟南芥EMF1蛋白的互做蛋白SHL和EBS,这两个同源蛋白含有两个结构域—BAH和PHD。生化实验表明BAH结构域不仅介导与EMF1的互作,还能识别H3K27me3;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分析发现SHL和EBS与EMF1形成H3K27me3的“识别-效应器”(Reader-effector)复合体,其中SHL或EBS为识别因子,EMF1为效应因子。这一复合体解密基因组上的H3K27me3沉默标记、抑制靶基因表达。在shl ebs lhp1三缺失突变体中,拟南芥基因组上的H3K27me3不能被维持,幼苗的体细胞分化被逆转,形成愈伤组织(如图);这一表型与H3K27 三甲基化酶缺失突变体高度一致。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单子叶植物水稻中,SHL-EBS家族蛋白能识别H3K27me3并与EMF1的同源蛋白互作,形成类似的BAH-EMF1“识别-效应器”复合体。这些发现揭示了植物在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与动物不同的H3K27me3解密机制来抑制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该研究揭示了植物解密基因组上的染色质标记,以精准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对理解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这一基本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来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原文链接:http://www.paper.edu.cn/community/details/N201809-2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植物 基因表达 染色质 拟南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