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猴诞生记 ——一个定格动画角色的诞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大家好,我是一只雪山猴,不过此“猴”非彼“猴”也。我并非一只真正的猴子,而是来自动画电影《久保与二弦琴》的动画角色。在影片中,我可是武艺高超,不但是主人公久保的老师,还是他冒险路上的重要帮手。

电影上映之后,我也算是“名猴”啦,有不少小影迷都叹服于我矫健的身手,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我这只雪山猴究竟是如何出现在大银幕上的呢?

的确,我看上去既不像《名侦探柯南》里的柯南一样,是用手工绘制出来的,也不像《疯狂动物城》里的动物那样,全靠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那我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赶紧往下看吧——

外形靠拼装

首先告诉大家,包括我在内,《久保与二弦琴》中的所有角色,既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电脑制作的,而是手工打造的!打造的过程嘛,其实和大家平时玩拼装模型差不多。

我的原型是生活在日本北部的一种猕猴,又称雪猴,最大的特征是长着一张大红脸,还会在天冷下雪的时候去泡温泉。制作电影的叔叔阿姨们就是先以雪猴为蓝本,在电脑中设计出我的完整外形。接着,就该大名鼎鼎的3D打印机出场啦!不过,可不是一次性将我的整个样子打印出来,而是先将我分成若干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打印,然后再用这些部分来装成一个完整的我。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部件打印起来更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嘛,就跟电影的拍摄过程有关了……

动作靠摆拍

玩过拼装模型的小朋友都知道,有些模型,比如最常见,也是名气最大的高达系列,虽然身体各个关节都能动,能摆出各种造型,但面部表情却只有一个,而电影中的我不但身手矫健,而且表情丰富,甚至身上的毛发还能随风摆动,看起来自然而生动,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前面提到过,我是由若干个部件组合而成的,在拍摄时,这些部件能随时被替换掉,比如我高兴时,就换上一张高兴的脸,伤心时再换上伤心的脸就可以啦。

当然,实际的拍摄过程可比我说的要复杂得多。在电影中,1个1秒钟的镜头一般是由24幅连续的画面组成的,因此,要拍摄一个关于我的1秒钟镜头,就需要给我摆出24个连续的动作、换上24个连续的表情!每个动作和表情都要先摆出来,然后拍成一个画面,最后再连起来播放……

这部电影可是长达90多分钟啊,想想就够累的……

悄悄告诉你们吧,为了让我们这些角色的表情更加丰富真实,电影的制作人员给我们打印出了66 000个与脸部有关的模型。这些模型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能让我们表现出多达上千万种表情呢!

炫酷靠****科技

怎么样,我们走的路的确不寻常吧?像我们《久保与二弦琴》这样用模型一个画面一个画面“摆拍”出来的动画片被称为“定格动画”,是一种已经诞生了一百多年的传统动画制作方法,咱们中国经典的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就是用这种方法拍摄出来的。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老方法也有了新面貌。

首先要感谢的当然是3D打印技术。要知道,在3D打印技术出现之前,像我这样的定格动画人物,多是制作人员一手一脚捏出来的,可谓费工又费时。3D打印技术不但解放了制作人员的双手,而且大大缩短了动画模型制作的时间,可谓劳苦功高啊!

再一个就是电脑特效了。为了让电影看上去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我们也邀请了电脑特效来帮忙,以让画面背景变得更加炫目多彩。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吧,我要去给影迷们签名了!有机会,咱们银幕上再见吧!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