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滞后补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为了保证电路稳定工作,避免产生自激振荡,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破坏自激的幅度条件和相位条件。RC滞后补偿是利用电阻—电容元件串联组成的RC 校正网络来消除自激振荡(零—极点对消),在开环增益表达式的分子中引入一个零点,该零点与其分母中的一个极点相抵消。

补偿原因由于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容易产生自激振荡,因此为了保证电路稳定工作,避免产生自激振荡,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破坏自激的幅度条件和相位条件。

对负反馈放大电路,负反馈深度和电路的稳定性之间存在一种矛盾的关系:负反馈程度越深,越容易产生自激振荡。而为了使放大电路工作稳定而减小其反馈系数B或反馈深度1+A(s)B(s)的值,这会对电路其它性能的改善不利。因此,为了保证电路既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又能稳定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相位补偿的方法,即在放大电路或反馈网络中接入由C或RC元件组成的校正网络,使电路的频率特性发生变化,以破坏自激振荡条件。1

定义除了电容校正以外,可以利用电阻—电容元件串联组成的RC校正网络来消除自激振荡(零—极点对消),如图所示。采用RC滞后补偿的具体方法是在开环增益表达式的分子中引入一个零点,该零点与其分母中的一个极点相抵消,从而使补偿后频带损失小,因此,RC滞后补偿又称为零-极点对消补偿。1

与电容校正补偿比较电容校正(或称主极点校正)措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它通过在负反馈放大电路时间常数最大的回路中并接一个补偿电容C实现。如图电容校正方法实质上是将放大电路的主极点频率降低,从而破坏自激振荡的条件,所以也称为主极点校正。

图b为电容校正电路的等效电路,接入的补偿电容C相当于并联在两级放大电路之间,在中低频时,由于容抗较大,补偿电容C基本不起作用;而在高频时,C的容抗减小,使前一级的放大倍数降低,从而破坏自激振荡的振幅条件,使电路稳定工作。

由于纯电容校正将使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比原来大大降低,使通频带变窄,因此常常用RC校正网络代替电容校正网络,将通频带变窄的程度降低。这是因为在高频段,电容的容抗将减小,而电容与一个电阻串联后构成RC网络并联在放大电路中,对高频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相对小一些,因此,如果采用RC校正网络,在消除自激振荡的同时,高频响应的损失不如用电容校正时严重。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宝成 - 副教授 - 内蒙古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