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景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历来被人称赞。它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 全山面积 1200km2 , 其中风景区面积 154km2。这里自然景观秀丽,因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再加上崖、洞、涧、池、潭、瀑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具有“ 雄、奇、险 、秀 、奥、旷”等特征。黄山人文景观荟萃, 有寺、庙、庵、坛、亭、楼、阁,还有具地方风格的古民居、古桥、古道、摩崖石刻、书画题记、名人遗迹。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地质类型多样,其形成以地质构造为基础。第四纪冰期时黄山为季风型冰缘环境,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在流水、风力、生物等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山峰林立,怪石嶙峋,千变万化的地貌资源。

黄山景观的成因机制与边际效应有关。在地球表层,边际效应主要集中在地域交界带上。黄山地区在震旦纪、寒武纪、志留纪属古扬子海区,沉积了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海相地层;在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中期,地壳运动频繁、海陆交复,在印支运动时遂隆起成为陆地,在燕山运动时期表现为断块运动和岩浆侵入。岩浆沿复背斜和复向斜交错带侵入后可发生圈闭,故形成多期的特点。黄山主体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花岗岩出露面积约占风景区面积的70%。岩石的发育有节理和断层,有利于外力风化侵蚀作用的进行,塑造了形态逼真、观赏价值很高的山石景观。断裂构造的发育密集程度不一,造成了不同地带的山石景观形态和格调上的差异。“山前雄伟、山顶秀丽”的黄山奇峰的由来,便是这个道理。

黄山气象万千,云雾频繁,常形成特殊地理环境中才能出现的光象现象。如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时的“霞光万丈”和“夕阳无限”。在黄山,构成云雾主要是低云和辐射雾形成的云。因黄山坡陡壁悬,沟谷交织、复杂的地形,云海常常变化多端,浩浩莽莽。

高海拔形成的气候垂直分带,导致黄山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非常明显。四季气候的变化又为黄山披上不同的彩装。黄山观赏树木和花卉十分丰富,特别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黄山松,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植被的丰富多样还给动物栖息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里有百余种珍稀野生动物,它们也为黄山的景色锦上添花。

黄山具有“山中一夜雨, 处处是飞泉”的壮丽景色。泉水出露在黄山汤口——汤岭关张性断层的破碎带上,据氢氧同位素测定,温泉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沿天都峰、莲花峰的垂直节理、断裂破碎带渗入地下深处,经过地热增温,使水温升高,复受地下水及围岩的压力而出露地表。泉水可饮可浴, 对皮肤病、风湿病、消化、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景观之优美,不愧是古今中外举世闻名。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