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发生在肝脏的肿瘤,有良性及恶性之分。肝脏良性肿瘤不多见。来源于上皮的有:肝细胞腺瘤、腺瘤样增生、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微错构瘤,来自中胚层的有:海绵状血管瘤、幼儿血管内皮细胞瘤。混合瘤有畸胎瘤等。先天性肝囊肿也属良性肿瘤。肝脏的恶性肿瘤主要是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其他恶性肿瘤如肝肉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均少见。

一、病因及常见疾病:1.原发性肝癌:

肝癌发病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某些化学致癌物和水土因素有关。

2.继发性肝癌:

其中半数来自消化系统的原发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和胰腺癌等。

3.肝海绵状血管瘤:

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发育异常、新生物、肝局灶性坏死增生、雌性激素作用等有关。

二、鉴别诊断:肝血管瘤、转移瘤、囊肿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通常好发于人体肝脏部位,经CT增强扫描,可明显观察到病变所在位置、位置变化情况以及病变特征,如本次研究CT扫描后重建图像所示,肝血管瘤患者的动脉边缘区域有云絮状强化或者结节状强化,其病变位置伴随随时间发展而改变,同时其强化呈现持续存和向中央扩散的典型特征,经延时期扫描,可观察到等密度状态。而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图像呈现出了一过性结节式样的特殊强化,其延时期为低密度状态。肝内转移瘤病例的门脉期边缘不仅出现连续性强化,而且其强化还带有环状特点。肝囊肿在动脉期则带有鲜明的点状强化,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期明显强化,中央瘢痕状低密度区呈延迟强化。

三、检查:(一)多层螺旋CT扫描:

检查主要通过对肝脏的全貌进行充分的窥探,充分地将肿瘤、胆管解剖位及肝门大血管等相关系统展现出来,并且在增强CT扫描后肝癌的诊断率会更加明确。因肝脏为转移瘤易转移部位,常见的血行转移、器官浸润转移等,但大部分肿瘤转移的血液储存比肝实质少,在CT检查过程中可清晰观察到肝脏肿瘤病灶密度比肝实质密度低,中心密度最低,因此在临床检测中,肝脏转移瘤易出现误诊。

(二)磁共振成像:

根据患者具体的病史及MRI诊断或其他方法进行检测诊断,以提高诊断率。针对慢出情况,应给予MRI检查,并可清晰发现的长T1、T2信号。

四、治疗原则:(一)原发性肝癌:

1.早期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切除包括部分肝切除和肝移植。

2.消融:通常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微波、射频、冷冻、无水乙醇注射等消融治疗。

3.放射治疗。

4.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区域化疗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5.全身药物治疗包括生物和分子靶向药物,以及中医中药治疗。

(二)继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须根据原发肿瘤的治疗情况,总体计划行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有肝部分切除及肝移植,如原发癌和肝转移癌均可切除,可行同期手术治疗。对不适于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癌或术中发现不能手术切除者,可选用区域灌注化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消融等局部治疗。

(三)肝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最有效方法。但小的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不需治疗,可定期随访。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宋翔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肿瘤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