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钙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棕钙土的形成是以草原土壤腐殖质积累作用和钙积作用为主,并有荒漠成土过程的一些特点。棕钙土发育于温带荒漠草原植被下的土壤。地表多砂砾石,剖面上部呈褐棕色,下部为粉末层状或斑块状灰白色钙积层。棕钙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荒漠草原地区,位于栗钙土与漠土之间,从西、北、东三面环绕于漠土外围。中国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中西部、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城盆地外缘以及中部天山北麓山前洪积扇的上部等地都有分布。

分布棕钙土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分布区为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7℃,≥10℃积温2200~3000℃,年降水量150~250(300)mm,受东南季风影响的内蒙地区降水70%集中于夏秋初;受西风影响的北疆地区四季降水较平均。棕钙土地区年辐射总量达600~670kJ/cm2,光热资源十分丰富。

棕钙土的植被具有草原向荒漠过度的特征,分为邻近干草原的荒漠草原和向荒漠草原过渡的草原化荒漠两个亚带。在内蒙的荒漠草原常为小针茅、沙生针茅、伴生冷蒿、狭叶锦鸡儿;草原化荒漠则以超旱生的藏鸡儿、红砂与小针茅、冷蒿等构成的群落。在北疆除超旱生小半灌木蒿属、假木贼以及沙生针茅、新疆针茅等小禾草外,还有春季短生植物。棕钙土地带声我国西北主要的天然牧场,有灌溉条件的可以发展农业。 30年代,侯光炯等曾将内蒙地区的棕钙土定为淡栗钙土。50年代后,文振旺、汪安球等多棕钙土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棕钙土是欧亚大陆荒漠外围棕钙土带的东南部,为一独立土类。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属钙层土纲的一个土类,其大部分类似美国土壤分类中的正常干旱土(Orthid)及粘淀干旱土(Argid)极少部分类似半干润软土;与联合国分类中的干旱土相当。

特征棕钙土的特征有:自然植被组成趋于旱化,生物量低,土壤腐殖质积累作用弱,有机质含量低;钙积作用强,钙积层在剖面中位置较高;呈碱性至强碱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较低,吸收性复合体为盐基所饱和,其中钠离子所占比例较高;质地较粗,多属砂砾质、砂质和砂壤质、轻壤质,土体中钙质有较明显移动。棕钙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仅局部地区有灌溉农业。热量条件虽较好,部分地区且可进行复种,但水分条件较差,土层浅薄,矿质养分含量低;加之春季风大和侵蚀严重,需进行水利建设、营造防风林带,并采取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及矿质肥料等改良措施,才能进行农业生产。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有赖于地下水源的开发和建立小型分散的人工草料基地。

概念定义中心概念棕钙土是温带干草原地带的栗钙土向荒漠地带的灰漠土过渡的一种干旱土壤,它具有薄的腐殖质松软表层,其下为棕色弱粘化,铁质化的过渡层(Bw),在0.5m深度内出现钙积层,并有石膏(有时还有易溶盐)在底部聚集。呈A-Bw-Bk-Cyz构型。

边界定义1、与栗钙土的区别:栗钙土的腐殖层较棕钙土厚,有机质多,没有棕钙土棕色的弱粘化、铁质化层。季风区的栗钙土一般均无石膏聚集。

2、与灰漠土的区别:灰漠土属漠土纲,无明显腐质层,地表有荒漠土壤的特征——龟裂的多孔结皮,石灰质仅微弱淋溶,从表层起就有强石灰反应,但无明显聚集特点而有别与棕钙土。

形成过程1、腐殖质积累过程:棕钙土的植被中旱生及超旱生灌丛的比例增加,植被盖度15%~30%,鲜草产量仅750~1500kg/ha,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每年死亡的数量明显少于干草原。因此在干旱气候下土壤有机质积累量很少,且腐殖质结构比较简单,以富里酸为主。

2、石灰质、石膏和易溶盐类的淋溶与淀积:干旱气候下,矿物风化产生的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盐类受到一定的淋溶,但较弱,且钙、镁的生物积累明显,盐生植物(如红砂)对钠的积累也不可忽略。所以在腐殖质层之下石灰质发生显著聚集,形成钙积层甚至石化的钙积层。在向荒漠过渡中,淋溶更弱,石膏和易溶性盐类在土体中下部聚集逐渐明显。

3、弱粘化与铁质化:A层下部是水热条件相对较好、较稳定的层位,土内矿物在碱性介质中缓慢破坏形成粘粒,发生粘化现象。矿物分解破坏释出的含水氧化铁,在干热条件下逐渐脱水成红棕色的氧化铁,与粘粒及腐殖质一起使B层上部染上褐棕色色调。这种荒漠化的征象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因而其表现程度与成土年龄及荒漠化强度有关。

3、与灰钙土的区别:灰钙土A层较棕钙土厚,石灰质在剖面分布较均匀,A、B层间过渡不明显,没有棕钙土铁质化的棕色特征。

剖面形态典型的棕钙土剖面构型为A-Bw-Bk-Ckz。

A层厚度约20~30cm,棕色(7.5YR4/4~7.5YR6/3),质地较粗,多为砾质沙壤土。屑粒到小块状结构。稍多的根分布在5~20cm深度中。地表常覆沙于灌丛下或砾质化,在无覆沙及砾质化的地面则呈微细龟裂或假结皮特征。由于表层干旱,植物残体矿化强,A层中有机质较多、颜色略暗者,有时不是表层,而是在3~5cm以下的亚表层。A层向下清晰地过渡到B层。

B层厚约30~40cm。紧接A层之下有一弱粘化弱铁质化的红棕色(5YR5/6—5YR6/3)层Bw,厚约5~10cm,沙质粘壤,块状、柱状结构,结构表面有胶膜,紧实。以下是浅色(7.5TR6/3—5YR7/1)钙积层Bk,或石化钙积层Bmk,极坚实。

C层因母质而异。残积坡积物常呈杂色斑块,有石灰质斑点条纹及石膏结晶。洪积物的沙砾常被石灰质膜包裹。

基本性状1、剖面构型:为A-Bw-Bk-Cyz典型构型。

2、腐殖质特征:A层有机质含量6~15g/kg,剖面分布的最大值在内蒙古高原为5~20cm,而鄂尔多斯高原和北疆,往往表层最多。腐殖质C/N为7~12,H/F0.6~0.9,E4/E64.0~4.5。显示了荒漠化的特征

3、碳酸盐及石膏的淋溶淀积特征:有地区差别。石膏开始聚集的深度在北疆约为35~70cm,数量为10~100g/kg;内蒙地区出现深度常在50~100cm,数量一般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