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摩擦纺亦称“尘笼纺”。新型纺纱方法之一。喂入的纤维条用,刺毛辊分离成单纤维状态,凝聚在尘笼上,然后由两只相互压紧并同向回转的尘笼摩擦搓拈成纱。其中一只尘笼可用胶辊代替。成纱沿尘笼轴向引出,并卷绕成筒子。成纱时亦可引入长丝或别种纱线拈合而成花式纱线。适用于以特种纤维或下脚原料纺纱,以及用一般原料纺制特殊结构的纱线。1

发展概况目前,人们所说的摩擦纺纱是指由奥地利弗勒尔博士(Dr.Ernt Fehere)提出的一种新型自由端纺纱方法。它是以机械一空气相结合来吸附凝聚纤维,同时借摩擦回转滚筒对须条进行搓动加捻。1973年,弗勒尔首先在奥地利申请专利,并以发明者姓名的缩写,命名为DREF纺纱。1974年,弗勒尔公司研制出DREF--工型摩擦纺纱机。经改进提高,1975年在国际纺机展览会上首次展出DREF--2摩擦纺纱机,1977年投放市场。1978年,弗勒尔公司研制出DREF一3摩擦纺纱机。到1986年,DREF型摩擦纺纱机已售出6 000多头(三头或六头为一机),遍及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南北美洲、欧洲、亚洲等60多个国家。

因为摩擦纺的纺纱方法是用吸附凝聚纤维、搓辊搓动对须条进行加捻。产品局限于纺特粗线密度纱,使用的原料和产品适用范围有限。目前,仅如上述情况,未见有更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弗勒尔公司通过不懈努力,推出新型摩擦纺纱机DREF一2000型和DREF--3000型,但仍局限于纺粗线密度纱,适用的原料范围也有限。2

主要特点低速高产:摩擦纺纱利用摩擦加捻原理,在加捻机件速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其单产可达环锭细纱机的10倍以上,属于低速高产的纺纱技术。

适纺原料广:摩擦纺纱既可纺好纤维,也能纺下脚纤维,适纺纤维长度为20~150 mm,同时能用好纤维包覆低档纤维。因此,摩擦纺纱不仅能大幅度地降低原料成本,而且能对原料进行综合利用。

成纱品种多:摩擦纺可生产多种花式纱线,如竹节纱、结子纱、包芯纱及独特的摩擦纺彩色花式纱等。

工艺流程短:摩擦纺纱直接从条子纺成筒子纱,省掉了环锭纺中的粗纱和络筒工序,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3

原理摩擦纺是一种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原料适应面广的新型纺纱方法。

利用摩擦纺纱法可方便地纺制摩擦包芯纱。通常摩擦包芯纱是采用长丝作为芯纱,外包短纤维被梳理成单纤维后输送到芯纱上,再由尘笼和摩擦辊加捻而成。在这一加捻过程中,几乎不发生纤维的内外转移,芯纱位于纱线的内部,外包短纤维紧密地包复于芯纱的外部。摩擦纱一个主要缺点是成纱强力偏低。在纺制摩擦包芯纱时,用能溶于水的纤维和不可溶的高强度化纤长丝同时作为芯纱,可制得具有加强芯纱的摩擦空心纱,从而显著提高摩擦空心纱的成纱强力。除了上述之外还有紧密纺包芯纱,赛洛纺包芯纱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尉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