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演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许多灭绝的和现存的生物群建造了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礁,从太古宙的微生物藻礁到现代的珊瑚和珊瑚藻礁,生物礁生态系统经过了漫长的演化发展历史,可以说生物礁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作用的产物,其后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生态系统经历的环境控制因素与现代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有着显著的不同。

简介许多灭绝的和现存的生物群建造了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礁,从太古宙的微生物藻礁到现代的珊瑚和珊瑚藻礁,生物礁生态系统经过了漫长的演化发展历史,可以说生物礁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作用的产物,其后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生态系统经历的环境控制因素与现代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有着显著的不同。1

时间流变及演化从前寒武纪的叠层石礁生态系统,经过早寒武世的古杯海绵微生物礁生态系统、中寒武世到早奥陶世的钙质微生物礁和古杯海绵生态系统、中-晚奥陶世由苔藓虫和小型珊瑚层孔虫等组成的多种生物礁生态系统,经历了长期的更迭。在志留纪到泥盆纪时期,主要的造礁生物仍为藻类、层孔虫和珊瑚,但在组分和发育程度上已有很大变化。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床板珊瑚和层孔虫一珊瑚礁生态系统构筑成了许多巨大的生物礁。志留纪床板珊瑚是主要的造礁生物,但自泥盆纪开始已被群体四射珊瑚所取代,层孔虫的发育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泥盆纪重要的造礁生物。泥盆纪时期,生物礁类型的多样化、生物礁规模及礁的复杂程度,达到了我国生物礁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经历了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期的生物大绝灭之后,石炭纪-二叠纪主要出现钙化蓝细菌-苔藓虫-海绵礁生态系统。随着近年来我国石炭纪生物礁研究的不断深人,进而对该时期生物礁生态系统也有了新的认识。中国早石炭世造礁生态系统也主要表现为由一些钙质微生物和形成叠层石的蓝细菌占主导地位,体现了早石炭世生物礁发展与法门期生物礁发展的继承性。后生动物骨架建造生物四射珊瑚、床板珊瑚和分枝状苔藓虫等造礁生物在早石炭世韦宪期和晚石炭世格舍尔期都构建了典型的骨架礁生态系统,显示了中国该时期的造礁群落独特的演化特征。我国二叠纪发育海绵礁生态系统,主要造礁生物为钙质海绵,藻类、床板珊瑚及苔藓虫等为次要造礁生物。二叠纪是我国生物礁发育的第二次鼎盛时期,尤其是海绵礁极其发育,时代一直延续到二叠纪末期,经过许多学者长期深入的研究,我国生物礁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经历二叠纪末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之后,全世界在早三叠世生物礁普遍不发育,我国三叠纪生物礁以中、晚三叠世为主。在中三叠世造礁期,古生代曾繁盛的层孔虫-珊瑚造礁生态系统绝灭,主要发育丛状生长的红藻类、海绵及六射珊瑚等造礁生物,晚三叠世以珊瑚-海绵-藻类造礁生态系统为主。从晚三叠世开始出现,到现代最为繁盛的六射珊瑚礁生态系统,也经历了几次兴衰,其中尤以三叠纪末的一次大灭绝影响最大。晚白垩世盛极一时的双壳类固生蛤礁,在白垩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中消亡,为现代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繁荣准备了生态空间。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