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藻富集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珊瑚藻类可以分为被壳状的和分枝状的两大类,是重要的造礁生物,特别是前者,既是礁体的砖和瓦,提供建筑材料,又能如水泥或灰泥那样包覆、粘结碎屑物质,建成能抗御风浪的生物礁的格架。虽然珊瑚藻类也具有显著的造礁功能,但它们仅是珊瑚礁的一个组成分子,离开了造礁珊瑚格架的支撑,就难以单独成礁。在珊瑚礁区内,珊瑚藻的相对富集区主要有珊瑚礁的边缘、灰沙岛上和沙堤上以及环礁潟湖内。

简介珊瑚藻类可以分为被壳状的和分枝状的两大类,是重要的造礁生物,特别是前者,既是礁体的砖和瓦,提供建筑材料,又能如水泥或灰泥那样包覆、粘结碎屑物质,建成能抗御风浪的生物礁的格架。虽然珊瑚藻类也具有显著的造礁功能,但它们仅是珊瑚礁的一个组成分子,离开了造礁珊瑚格架的支撑,就难以单独成礁。在珊瑚礁区内,珊瑚藻的相对富集区主要有珊瑚礁的边缘、灰沙岛上和沙堤上以及环礁潟湖内。1

礁缘珊瑚藻富集区在环礁或岸礁的礁前缘,特别是在迎风礁缘的潮间带,因为长时间地暴露于阳光下,造礁珊瑚难以生存、发育,因而,在缺乏珊瑚虫的生存竞争和拍岸浪使其保持经常湿润的特殊条件下,珊瑚藻得到繁荣生长。

在礁缘生长的珊瑚藻大都是以被壳状、叠层状或瘤状形态包覆在礁岩或砂砾上,起着粘结作用,具有原地生长、原地堆积的特征。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和金银岛的东北礁缘,孔石藻为主的珊瑚藻的覆盖面积可达50%~70%,形成了略微隆起的藻脊(张德瑞等,1978,庄启谦等,1983)。在其他环礁的礁缘,珊瑚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普遍形成礁缘粘结岩,而且东北部礁缘常比西南部礁缘发育得更完善如在西沙群岛的华光礁,其东北礁缘的礁岩和砾石表面上,至在活珊瑚的基部,都被鲜红的或紫红色的红藻包覆;而在西南部礁缘,红藻的覆盖面积姿小得多。这一情况反映在华光环礁相应的礁坪上碎屑物质组分的定量统计上藻屑的含量在东北外礁坪上为51.48%(含仙掌藻屑11.17%),而在西南部礁坪上为36%(王国忠,2001a)。

在太平洋环礁的迎风礁缘,珊瑚藻发育得更为完耄而形成典型的藻脊,在比基尼环礁上,可以生长到低潮面以上,其厚度达1m以上。在太平洋其他环礁礁坪碎屑沉积中,珊瑚藻屑的含量也可以达23%~35%,甚至高达52%,成为优势组分,而可以定名为含珊瑚骨屑、珊瑚藻砂。在加勒比海环礁礁缘,珊瑚藻的发育情况不具有重要意义(Milliman, 1974)。1

灰沙岛上珊瑚藻屑富集区在灰沙岛上,珊瑚藻屑的富集规律与有孔虫的富集相同。从西沙群岛永兴岛可见,在礁坪上的样品中,珊瑚藻屑的含量为6.5%~12.2%(平均为8.9%),而在灰沙岛沙堤上的样品中,其含量为13.3%~25.3%(平均为19.4%),增高了二倍。

在太平洋上一些环礁的灰沙岛上,珊瑚藻屑的富集情况更为突出,含量竞高达38%-47%,它们在生物组分中都处于最高地位。即使在加勒比海环礁的灰沙岛上,珊瑚藻屑的含量也富集到很可观的程度,为10%~33%,在有些岛上已处于优势地位。

灰沙岛上的珊瑚藻是以碎屑颗粒的形式产出,它们经过海水的搬运、磨蚀和溶蚀,因而其国度好,表面光滑,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与生长在礁缘的原生珊瑚藻的产状完全不同,因而易于与礁缘生长的原生珊瑚藻沉积相区别开来。1

环礁泻湖内珊瑚藻屑富集区被壳状的珊瑚藻类需要附看在硬底上生长,并需要有激荡的水流条件,因而在环礁潟湖内,珊瑚藻的生长较少,主要分布在一些斑礁的礁冠部或潟湖内一些台礁的迎风侧。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砂质斜坡和湖底上,枝状红藻的繁殖较多,在潟湖底部的碎屑组分中,珊瑚藻屑的含量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西沙群岛华光环礁泻湖底,珊瑚藻屑的含量可富集到40%,在各种生物组分中居首位。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