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礁生物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1-17

在珊瑚礁区,为建造礁体作出贡献的生物门类很多,这里介绍几种作用较大的生物如下。

苔藓动物

在造礁过程中,它们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们是附着在珊瑚硬底之上的首要生物之一,能在藻类通常不能生长的地方或在活珊瑚虫之间起到加固作用,而且能在受遮蔽的确滩上和破浪带之下的礁前区起到最重要的作用(Hopley,1982)。

简介在珊瑚礁区,为建造礁体作出贡献的生物门类很多,这里介绍几种作用较大的生物如下。1

苔藓动物在造礁过程中,它们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们是附着在珊瑚硬底之上的首要生物之一,能在藻类通常不能生长的地方或在活珊瑚虫之间起到加固作用,而且能在受遮蔽的确滩上和破浪带之下的礁前区起到最重要的作用(Hopley,1982)。1

仙掌藻(Halimetla)属于绿藻门松藻科,在珊瑚礁或生物滩区内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们既能生长在较激荡的浅水环境中,也能生长在礁前深水或礁后潟湖环境中,既能附着在珊瑚礁的硬底上生长,也能在松散的砂质底上生长。仙掌藻是由文石针的钙化节片组成,节片间被非钙化的节部连接起来;死后分解,钙质节片散布于沉积物中,为珊瑚礁作贡献。在适宜的环境中,仙掌藻本身也能够密集地生长,直到覆盖面积达90%以上。在大堡礁区,珊瑚礁背风侧的大陆架潟湖内,它们能组成规模巨大的仙掌藻丘(Mounds)并相互聚合成仙掌藻滩(Banks : (Phipps, 1985)。1

有孔虫(Foramninifera)有孔虫属于原生动物门,肉足纲,可分为底栖有孔虫和浮游有孔虫两大类,它们也是珊瑚礁区的重要生产者。在南海珊瑚礁区的沉积物中,有孔虫的含量为0,2%~21%。由于有孔虫对其生存的环境变化有极灵敏的反映,因此,经常利用有孔虫的壳饰、结构、属种组合、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埋葬学等资料来确定沉积物的时代,并解释古环境演化等一系列海洋学和古海洋学的重要问题。1

软体动物软体动物中的瓣鳃类和腹足类对珊瑚礁区的沉积作用具有重要的贡献。其钙质介壳受沉积环境和生物化学作用的影响也很灵敏,因而能作为恢复古环境的参照。在太平洋珊瑚礁区的砂屑组分中介壳的含量占10%-12%(Milliman,1974)。在南海诸岛的珊瑚礁内介壳碎屑的含量变化于5%-17%之间;而在海南岛等岸礁区则可增加至30%以上,基至成为最主要的组分(王国忠等,1987b)。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兵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专注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人才交流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