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惠生:根、脉、事、形、命,做守正创新的好记者、大记者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2-10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12月5日上午,在2020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上,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受邀作主旨报告。他没有讲稿,更没有PPT,而是与到会的记者们聊天,拉家常,幽默风趣,侃侃而谈,会场上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


翟惠生说,“今天的宣传报道,特别是科技报道,一定要守正创新。我琢磨,‘正’字是五笔。小学生练字儿先写正字,练得是横平竖直”。


正字的第一笔是横,它是我们科技报道的“根”和“魂”。这个“根”是什么?“根”是价值观。什么叫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你对事物的看法。假如你与另一个人能聊得来,三句话一过,大家价值观基本相同,对事物的看法一致;聊不到一块去,那说明对事物看法不一样。价值观是决定你怎么写报道和写什么报道以及怎么表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你头脑里边对事物的判断,说白了,就是政治意志的生活表达,也是自己内心深处人文伦理的生活表达。


正字第二笔,这一竖是什么?是“脉”,脉搏的“脉”。有了“根”还得有“脉”,要知道这脉络是怎么回事,这太重要了,尤其是科技报道。刚才张伯礼院士的讲话为什么能吸引人?他是搞中医的,无论是黄帝内经、伤寒论,还是历朝历代的疫病内在规律,这些中医的脉他都知道。现在有人说中医不成了,其实原因有二,一是真正能称得上好中医的大夫太少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是在中医学院念了4年本科,再念两年研究生就能当一名好中医大夫的。要个体化的望闻问切,在共性中准确找到个性特点,这是很难的事。二是因为中药现在都是种植的了,而不是野生的了,其药性作用能一样吗。所以绝不是中医不成了,更不是中医的思想思维不成了。实际上所有传统的东西都面临这个本质同样的问题。我们科技报道的脉究竟是什么?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源于生活,还要还原给生活。一定要了解科学就是诞生于生活,回过头来科学终究要为生活服务。源于生活,就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解的东西,提出来了,有一些人专门搞研究,提出来解决思路和办法,再用其为生活服务。如果不能为生活服务,再好也没有生命力。数理化是科学的基础,它同样是间接为生活服务的。所以说这个“脉”一定要把得住。


正字第三笔是一小横,那是什么?是“事”,事情的“事”。你知道了“根”和“脉”以后,要用什么说话?要用事来说话。张伯礼院士讲话之所以吸引人,因为他讲的全是“事”,这跟那些说概念喊口号的不一样。他表达很自然朴实。用“事”来支撑这个“理”。所以我们提倡讲故事。你看这个“故”字是一个古代的古加一个反文,好像英语语法中的“完成时”,是已经发生的又对现在还有影响的事情,这就是故事。比如在座的人大多是年轻人,说起新冠肺炎来都是亲历者。张伯礼院士讲的这些故事,你可能零零碎碎的知道,作为记者也可能系统地知道。如果17年前发生的非典的“事”今天要再讲,你又知道多少呢?恐怕在座的好多人都不知道其中发生过的很多事了。但如果你还能从头到尾都讲出来,那就吸引人了。这个“事”是“根”和“脉”的表达,这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所以只要是跑科技新闻的记者,就应该对这个领域的“根”和“脉”所衍生出来的“事”多听多看多记,做到心里有数。


正字第四笔是一小竖,这小竖是什么?是“形”,形状的“形”。无论写报道或者拍摄的照片、视频,或者是录音报道,都是“形”的呈现。形能不能抓人,就看前三个把握的怎么样了。“形”的呈现用新闻术语来说,无外乎就是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这三样,跑不出去这个圈。比如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我们宣传张伯礼就叫典型宣传。因为写的是一个人做了些什么事,这就是典型宣传。热点引导是什么?是大家都很关心,而且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的事情,这就是热点。通过新闻报道把大家对这种事情的情绪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就叫热点引导。比如今天大会发言全都是围绕着新冠疫情这个话题。因为这是一件涉及到每个人的大事,这就是今天的热点,讨论它并碰撞出正能量的火花,再写成报道,就是在引导热点。而对抗疫过程中趁机捞钱的,做虚假广告的或者发布虚假信息的,我们通过曝光予以揭露警示世人,这就是舆论监督。但要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这种新闻外形的表达,必须有“根”、“脉”和“事”来支撑这个“形”。


正字最后这一横笔是生命的命。只有前面四个都掌握了,你的报道才有生命力,才可持续。尽管新闻是“争一日之辉煌的”,但如果你把握了“根”、“脉“、“事”和“形”,你的“一日辉煌”的报道同样是有长久生命力的。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报道绝不只是报道科学,实际上它是政治报道,也是社会报道,也是人文报道和经济报道。这还是因为科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而生活本身就是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的全包括。比如当年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科委发布的一些新闻都能上党报的一版头条。因为它释放的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信号,像允许科技人员下海承包,租赁等。今天也同样,科技报道里渗透着政治,很多的科技竞争背后都是政治竞争。我们千万要牢记这点。所以常说新闻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又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就是它离不开政治二字。


再谈“创新”的“创”字是几笔?六笔,就比“正”字多了一笔,多的这笔是什么?是时代感。就是要把报道的“根”、“脉”、“事”、“形”和“命”,与当下人们的接受习惯和现代的传播手段紧密结合,从而体现出时代感来。要体现出时代感,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守正,创新就会走歪了。比如“第一时间”这个词,好多报道里都喜欢用第一时间。从科学角度看,什么叫第一时间?5分钟、10分钟、一个小时,还是一天?这是个模糊概念。再比如说情商、智商,这“商”是什么?“商”是数学概念,现在很多都是运用科学定义的词来表达概念,但我们在写报道时就一定要弄清楚这个词出自哪,才能运用的得当、恰当。作为科技记者,这点要比别的领域的记者更严谨,你的科技报道创新才不至于跑偏。尤其是现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频发,面对世界这么复杂的动态,我们写报道一定要于情于理都搞明白。才能真正站得住脚。科技报道切忌单纯的概念化,单纯的喊口号,人云亦云。因为记者今天写稿大都是被采访方准备好了通稿,而记者在电脑上一查、一改、一拼接就成了。这样做不好。对方提供素材是好的,但你写的每一句话要都能表明你有没有“根”、有“脉”,有“事”。希望大家做科技报道中守正创新的好记者、大记者。


来源:中华文化杂志


来源:zgkjxwxh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TAyMDYyMA==&mid=2247486106&idx=1&sn=2adeef653cf438dd0f4289ca49135da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