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机械工程学会:发挥学会优势 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赵文象 2021-01-04

近年来,宁夏机械工程学会在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创新设计、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服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规划编制、行业调查研究、项目评估评审、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作为,并开展有针对性地企业的科技服务,是宁夏科协系统开展业务最多的科技社团之一,发挥出了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有力推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建设银川都市圈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联盟

2019年6月,由宁夏机械工程学会牵头、宁夏工信厅指导,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平等互利、合作共建”的原则,筹备成立了银川都市圈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联盟,银川都市圈包含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宁东基地。联盟成立后,根据宁夏装备制造业实际情况,围绕行业创新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组成了专家委员会,在为企业进行咨询服务的同时,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专业性和针对性强,起点高、影响面广、内容丰富的高级研修班与培训班,在苏州成功举办“全区装备制造业人才聚集计划研修班”,并开展横向联合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区内各企业的近千名技术与骨干人员参加培训。通过企业咨询和系列培训、研修,搭建起了学习、交流、共建的平台,借鉴专家的智慧和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宁夏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及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专家咨询针对性强、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对企业的组织管理与技术创新有很强的指导与支撑作用。建立了联盟微信群,覆盖了各装备制造企业主要领导人和政府相关部门、处室的负责人,在群里及时发布重大政策和信息,为会员企业及时提供政策与信息服务。

二、构建宁夏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服务与赋能平台

为助推企业向智能制造建设与转化,宁夏机械工程学会联合陕西树根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银川西城软件公司等3个单位成功揭榜了宁夏工信厅发布的“宁夏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项目,成为项目主持单位。针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或工业操作系统,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标准化、软件化、复用化,不断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新生态。目前,平台按照工作计划顺利推进,建成了平台网站,已有力成电气、吴忠仪表、共享装备、融神威仪表等20多家企业入驻平台,入驻企业整合生产运行、运营管理、设备维护等数据,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数据价值进行挖掘、共享,为企业在管理、生产经营、后市场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了企业智能制造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了企业迈向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步伐和上云上平台工作。

引导企业突破前瞻性关键技术

今年初,针对制约宁夏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宁夏工信厅委托,制定了宁夏产业创新重点揭榜攻关任务——先进装备制造与智能控制系统7个领域14项前瞻性技术攻关项目,16家企业成功揭榜14项攻关任务,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企业陆续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与瓶颈问题,拥有了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激烈的市场上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共享智能创新中心揭榜的“高端铸造用增材制造设备与材料技术”,已研制出高效率、高精度铸造砂型3D打印设备试验样机1台,稳定运行已持续3个月以上,打印砂型精度±0.35mm,砂型抗压强度≥6MPa,抗拉强度≥1.4MPa,打印效率500L/h以上,并完成配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图切片软件,PLC运动控制系统,HMI人机界面等软件的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受理专利10项,在上海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压铸工业展览会和第十四届国际有色及特种铸造展览会上,向铸造行业内企业进行推介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西北轴承公司揭榜的“精密轴承制造技术”,已经就牵引电机绝缘轴承的喷涂技术及性能检测、热处理淬回火工艺及附加回火工艺、无进给磨削技术、轴承寿命试验、滚动轴承动态有限元仿真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保零件的尺寸精度及几何精度符合P5级标准的攻关要求,内外套圈的尺寸公差及几何精度均可达到P5级精度水平,滚动体几何精度尚待突破已经接近于攻关任务目标。另外,宁夏机械工程学会积极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承担宁夏科协有关科创项目,组建装备制造业科技服务团到装备制造企业调研服务,开展转化对接,建立学会服务企业创新工作站,帮助5家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推广,为“科创中国”品牌建设贡献学会力量。

宁夏是欠发达省区之一,高端人才紧缺制约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学会做了一些工作,但势单力薄、局限性很大,建议国家级同类型学会与地方学会增强互动与交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创新与发展,力争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学会 服务 企业 创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