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一位兽医,多了一位病毒微生物学家! 就是他带领团队阻击埃博拉、MERS、寨卡病毒侵袭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06-09

SARS、MERS、H5N1、H7N9、埃博拉、寨卡……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生突发病原接踵而至,奋战在抗病毒一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也逐渐为公众所熟知。


2004年,43岁的高福放弃英国牛津大学教职回国,开始带领他的科研团队面对一波又一波突如其来的新病毒,争分夺秒地和新病毒抢时间,一次次阻击新病毒的袭击,为民众建立起牢固的防疫屏障。



领域内世界最高水平


高福从小就有做科研的梦想,他清晰地记得《山西科技报》上曾刊登过一组漫画,画面上,有结满西红柿的大树和长得像大象一样壮硕的肥猪。这些天马行空、充满想象气息的“科普”漫画,让年少的高福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充满了向往。


高考过后,高福的成绩虽然并不错,但还是跟自己的第一志愿擦肩而过。几经辗转走进了山西农业大学的校门,然而却被分配到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兽医”专业。于是,他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改投传染病学专业。在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他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传染病学和微生物学。


在大学毕业那年,他如愿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1991年,高福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2001年,他在牛津大学谋到职位,担任博士生导师。回国前,他已经有了6个人的实验室,发展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但就在这时,高福做了个决定——回国开拓科研新天地。2004年,他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同时也成为中科院直接从国外公开招聘的研究所所长之一。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要弄清楚病毒是怎么进入细胞里的,就要深入研究细胞的表面——这就是我们做的‘表面文章’。”高福常常开玩笑说,自己这么多年做的都是些“表面文章”。但实际情况是,多年来,他所带领的研究组系统性地研究了包括H5N1、H7N9、甲型流感及新型蝙蝠流感在内的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囊膜蛋白与受体的结合、病毒释放及病毒耐药机制,代表了这一领域研究的世界最高水平。



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解答what(病毒是什么)的问题,我的课题组解答的是why(为什么感染病毒)和how(如何感染病毒)的问题。”高福说,“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接下来的预防控制就好办了”。


2015年4月,韩国暴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而早在2012年,中东首次出现这个病毒时,高福团队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并很快发现了遏制病毒的抗体。


为了深入研究病毒抵抗病毒,高福和他的同事们总是出现在病毒最凶猛的前线:“我们是专门研究传染病的,如果连我们都害怕,那还怎么谈战胜病毒?”



2014年9月16日,高福一早和家人告别,从北京国际机场登机前往西非,即将和另外62人组成的P3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奔赴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如何,会不会蔓延到中国,以何种方式传播?高福团队鼓起对未知科学探索的勇气选择前往最前线,而就在他们出发的同时,由于担心感染,美欧和日本的援助组织却正在撤走大批医务人员及志愿者——此行多少有了些壮烈的意味。


出发前一晚,高福回家才跟家人说,已经报名去塞拉利昂,明早启程。还在上学的女儿,撒娇地说要跟爸爸一起去。当时的塞拉利昂不仅埃博拉病毒肆掠,而且医疗卫生条件相当落后。此行出远门,高福还特意叮嘱家人,“不要告诉年迈的父母”。


面对人生中的众多角色,他尽力做好每一个。


“我们这些研究传染病的人,每逢重大自然灾害,总是冲在第一线,‘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很正常,没什么好恐慌的。”事后,高福淡然地表示。在塞拉利昂的两个月里,高福带领的检测队累计监测血液样本1635份,占到塞拉利昂全国检测量的1/4,收治留观病例274例,在埃博拉病毒入侵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为应对埃博拉病毒疫情及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被朋友称为“完美先生”


“回国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高福看来,科学家也是一个演员,只不过是站在了科技的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13年前没回国,我的发展肯定没有这么好。”


“竞聘所长的时候,自己没有提什么条件。在当时的条件下,中科院给我的条件很好。”他笑着回忆,“工资该怎么发就怎么发,当时房价大约是六七千一平,中科院分配了我一套大的经济适用房,尽管自己也要花钱买,但相对还是便宜很多。”


“不要小富即安,微生物所要立足做大事。”这是高福刚刚回国就任所长时,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对他的叮嘱。这句话,高福至今铭记于心。



为了“做大事”,高福当所长的4年里,搞改革,搞建设,有经验,也有教训。“科研贵在‘顶天立地’。”高福说,“要做与国家需求匹配,与世界接轨的‘顶天’的科研,谁也别拿几篇论文来交差,做国际一流,就不能去重复别人的研究。技术求同,科学求异。”


海外13年的求学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他们的理念是做科研=Marry to Science,意思是女的嫁给了科学,男的娶了科学,这种对科学的态度思想,对未知科学的探索与执着对我影响很大。”因此,在他领导的重点实验室和团队中,高福要求大家不八卦,只谈科学。


生活中,高福的一些朋友戏称他为“Mr.perfect(完美先生)”。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在来讲,高福都很符合“完美主义者”的特征。除了作为一位科学家对学术上的执着外,他也很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得体的着装和庄重的风度总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