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造山带发现37亿年岩浆锆石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1-20

来源:中国科学院

最近,我校郑永飞院士团队陈伊翔特任教授研究组在苏鲁造山带发现了约37亿年的古老岩浆锆石,并通过地球化学组成制约了形成锆石的地质环境特征。这暗示了扬子克拉通可能具有更广泛的早太古宙基底,为研究扬子克拉通早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认识。这项成果最近已发表在国际前寒武纪领域顶级期刊Precambrian Research上(https://doi.org/10.1016/j.precamres.2019.105529)。

地球在45.67亿年前形成,其形成后最初5-10亿年的历史扑朔迷离,主要原因之一是地质记录的极度缺乏。然而,这个时期地球的物质状态和成分演化很大程度决定了地球后期的演化轨迹。因此,对早期地球的研究至关重要。

冥古宙(40亿年前)到始太古代(>3.5 Ga)的地壳岩石或矿物是我们了解早期地球物理化学性质的关键对象。然而经历漫长的构造演化,这些古老岩石样品往往很难保存下来,在世界上也仅有少量出露。这也使得任何已经发现的古老记录显得弥足珍贵。锆石是一种地壳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并且非常稳定,可以用来进行定年、微量元素和Hf-O-Si-Zr等同位素组成分析。因此,它可以较好保存古老地球的信息,是研究早期地球和陆壳生长演化的理想样品之一。

扬子和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最大的前寒武纪陆块。然而,与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太古宙岩体不同,扬子克拉通仅有少量的太古代基底出露,并且仅有少量始太古代到古太古代岩体以及碎屑锆石记录。因此,对扬子克拉通的形成演化历史特别是在始太古代以及更早的阶段,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制约。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郑永飞院士团队陈伊翔特任教授研究组对苏鲁造山带仰口花岗片麻岩进行了深入研究,率先发现了具有始太古代岩浆锆石(~3.7 Ga)的花岗片麻岩,并通过详细的微量元素分析进一步制约了这些锆石的岩浆源区特征。这些结果为理解前寒武纪扬子克拉通演化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认识。

研究选取仰口花岗片麻岩样品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其中鉴别出四组锆石(图1a),年龄分别在始太古代(Group I,~3.7 Ga),古元古代(Group II,~2.1 Ga)和新元古代(Group III, ~790 Ma 和Group IV, ~720 Ma)。其中最古老的锆石年龄为3680 ± 29 Ma。最年轻的两组新元古代锆石年龄与华南广泛发育的新元古代岩浆事件一致。

图1 (a) 仰口花岗片麻岩锆石年龄频率直方图; (b)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始太古代锆石 (Group I) 在稀土分布模式上显示显著Eu负异常和陡峭的重稀土配分型式,指示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εHf(t) (–2.8 ~ –0.9)和球粒陨石Hf模式年龄TCHUR2最老~4.0 Ga,指示其物源来自始太古代早期的新生地壳(1b)。苏鲁始太古代锆石P含量较低 (216-563 ppm)(REE+Y)/P摩尔比值较高 (1.13-3.34),且具有低Al含量 (0.32-4.05 ppm; 2),推测这些锆石生长的岩浆为偏铝质的I型花岗岩。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锆石则指示了太古宙岩石的再造特征。

图2 锆石Y+REE vs. P (μmol/g)图解

这项研究在苏鲁造山带率先发现始太古代锆石记录(~3.7 Ga),并揭示了其物源来自始太古代火成岩的重熔。这项发现拓展了对扬子克拉通太古代基底可能的存在范围,暗示扬子克拉通可能具有更广泛的早太古宙基底。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19年11月14日正式发表在Precambrian Research期刊(https://doi.org/10.1016/j.precamres.2019.105529)。论文第一作者为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周琨,通讯作者为陈伊翔特任教授。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B专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中央高校业务基金的资助。

论文信息:Kun Zhou, Yi-Xiang Chen*, Shao-Bing Zhang, Yong-Fei Zheng, 2019. Zircon evidence for the Eoarchean (∼3.7 Ga) crustal remnant in the Sulu Orogen, eastern China. Precambrian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16/j.precamres.2019.105529.

地球 锆石 岩浆 3.7Ga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