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实评丨“十四五”健康管理怎么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2-01

来源:移动医疗专委会

转观念:

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慢病低龄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2019年超过3亿人患心脑血管病,超过1.2亿人患糖尿病,其高风险人群的队伍更加庞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颁布实施,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尽快转变观念,确立人民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强化“防”大于“治”的意识。预防为主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基本方针,其关键措施在于健康管理的“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目标是健康,防疾病发生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控制健康风险是主要任务。要将“治未病”的理念落实到健康管理工作中,提供连续不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健康服务。

改做法:

与其坐等疾病来,不如主动管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强化“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能只拘泥于加强卫生健康系统的内部建设,更应站在大卫生大健康的视角,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促进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制定“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的实施原则,让人民群众享有可及、连续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服务。

要树立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掌握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明白医疗技术的局限性,提高自我保健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我们认识到,无论是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还是慢性非传染病的蔓延,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出了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公众健康管理措施,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已印证这一观点。

过去十多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学术、行业组织在全国广泛兴起,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共同推动我国健康管理的大发展。持续开展“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学术交流,推动了健康管理学科创新发展和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服务能力升级和行业进步。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健康管理系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宣传健康管理的专家共识,颁布健康管理相关的指南、规章,促进了健康服务的规范发展。

再出发:

创新健康管理模式,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十三五”规划已圆满收官,全民健康得到保障,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百年目标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局起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目标,要以健康中国行动为引领,带动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及机构建设,加快从健康体检服务向健康管理服务转变,建立职业化健康管理技术队伍和职称系列,规范行业标准和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基于先进技术和高效服务的试点工作,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健康管理服务需依托于大数据和AI技术,形成“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通过5G、互联网+、万物互联的技术支撑,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健康管理架构。以链接传输、人机交互、实时语言视频处理的方式,实施对公众健康的信息采集、风险评估和行为干预的健康管理三部曲。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从被动医疗走向主动健康。从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保障向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健康服务转变,建立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相融合的新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

(作者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保健分会主任委员。)

来源:MMC-CRHA 移动医疗专委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4MDE1NA==&mid=2649880517&idx=1&sn=5da53ffec6197c0b8b08b685305a8edb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