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逝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3-22


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2021年3月22日12时36分,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工业老领导、中核集团科技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

wt_47830cf8f5.jpg-cgwapimg

他1925年出生于广东,曾赴苏联学习,1958年接秘密调令回国,后成长为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也是第一座核电站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wt_28870d184b.jpg-cgwapimg

彭士禄在苏联留学时留影

彭士禄院士和四川有着不解之缘。

为了核潜艇能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试验。1965年,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909”的基地,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

wt_81570d2109.jpg-cgwapimg

彭士禄在909基地生活旧址

在基地,他们住干打垒,喝池塘水,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彭士禄和同事们开始了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造出了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

wt_71540d151b.jpg-cgwapimg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提出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要素,为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建设中,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自主设计、建造两台6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并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与投资,为秦山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wt_11920da1db.jpg-cgwapimg

在荣誉面前,彭士禄从不计较得失,也从不提个人要求。

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wt_61380dab1c.jpg-cgwapimg

3个月前,纪念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5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彭士禄院士仍牵挂着毕生热爱的核动力事业。他通过女儿彭洁表达了祝贺、对核动力事业的热爱与牵挂、对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嘱托与期望。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50周年之际,川观新闻记者遍访彭士禄院士亲友、同事,以《彭士禄:一头隐姓埋名30年的“拓荒牛”》为题,介绍了他的传奇一生。

以下为全文>>>

| 彭士禄:一头隐姓埋名30年的“拓荒牛” 

wt_321418e936.jpg-cgwapimg

1970年12月26日,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走向深蓝。艇上四万六千个零部件,没有用国外一颗螺丝钉。

半个世纪后,2020年12月26日,纪念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5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一位95岁的特殊嘉宾没能亲临现场,他通过女儿彭洁表达了祝贺、对核动力事业的热爱与牵挂、对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嘱托与期望。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历史上有哪些成就颇高但鲜为人知的人”吸引了660多万人的关注。在700多个回复中,也是这位老人,获得了最高赞。有人称他为“国之栋梁,民族楷模”,有人感慨他身世的颠沛流离,也有人敬佩他坚定的理想信念。

他是谁?他有哪些传奇的人生经历?他和核潜艇有什么不解之缘?为什么成就颇高人们却知之甚少?

名字和事业 曾是中国最高机密

时针回拨到一个多月前。11月8日,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仪式在京举行。彭洁代表父亲彭士禄站上中国工程届最高奖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的领奖台。他成为继朱光亚、钱正英、徐匡迪、钟南山、潘家铮、师昌绪、张光斗等院士之后,第八位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彭士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的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科技界深居简出的“扫地僧”。

颁奖仪式上,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理事长谢克昌院士代表主办方对作出这样评价:“彭士禄院士是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也是第一座核电站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彭院士多年以来不负使命,不计较个人得失,放弃私利,默默无闻奋战在核工业第一线,为我国核动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核潜艇研制工作的特殊性,彭士禄这个名字,过去鲜有人知。直到1991年4月,中国导弹核潜艇的诞生历程被撰写,彭士禄的事迹才为人知晓。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

国内外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我不是什么‘之父’,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拓荒牛。”

在核工业领域,他有很多铁杆粉丝。每次彭洁在自媒体发表图文分享父亲的日常,会有无数“迷弟”“迷妹”评论关注。住在医院里疗养,他手中常拿着一只维尼熊,医护人员亲切地唤他“维尼爷爷”。11月18日,彭士禄的95岁生日,他也拿着这只维尼熊和女儿彭洁合影。照片中,满头银发的他咧着嘴笑得像个孩子。

4岁被通缉 颠沛流离两度入狱

老年笑得像个孩子的彭士禄,其童年异常坎坷。

网络上流传着一张颇具纪念意义的照片。上世纪80年代,60岁的彭士禄,在潮安石炮台监狱旧址门前摄影留念。半个世纪前,8岁的彭士禄险些在这里丢了性命。

生于1925年的彭士禄,是革命烈士彭湃的儿子。1928年,海陆丰农民运动失败。“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关于人生最早的记忆。1928年,他3岁,母亲蔡素屏被捕,英勇就义。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慷慨赴死。

4岁的彭士禄不仅成了孤儿,还成了敌人的“眼中钉”、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为躲避国民党的搜捕,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每到一家,都要改名。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1935年,在监狱受了一年苦、差点被饿死的彭士禄终于出狱。10岁时,他开始沿着铁道流浪,一度靠乞讨度日。后来,彭士禄再度被捕,这一次,祖母周凤将其营救出狱。此后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

直至1940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见到彭士禄时凝视了一阵子,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后来,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延安,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顾过往,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结缘核动力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951年,彭士禄凭借优异的成绩,被派到苏联喀山化工学院化机系学习。相比父辈的青年意气,他要内敛得多。在苏联的七年间,他白天学习,晚上整理学习资料,没有一天是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的。他决心学好本领,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设新中国。

每一名留学生都知道,当时我国培养一名留学生所花的费用相当于培养国内25~26名大学生。代价昂贵,所以大家心中都秉持着“学好本领,奉献祖国”的信念。1956年,他以五年大学每门功课均为五分全优成绩毕业,并获得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

就在彭士禄留学期间的1954年,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美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悄然从美国东海岸转眼潜入太平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所有的动力,原本需要燃烧90节车皮的石油,但核潜艇,竟是靠一块高尔夫大小的铀燃料。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这个神秘的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9月,他又被送到莫斯科动力学院,与另外20几名同学一起,进修核动力专业。

那时中苏关系好,苏联派最有权威的学识渊博的教授为他们讲课,并带他们去有关厂、所参观,这为他回国从事核动力工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坚持和坚守 “工程”下马人不解甲

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该工程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

独立研制核潜艇,可谓是艰难。彭士禄没见过核潜艇,手头仅有的资料,一个是从报纸上剪下的两张模糊照片,一个是从美国商店买来的儿童潜艇玩具。

1963年,因多种原因,核潜艇研制“下马”了。 留下来的同志只有几个人懂核动力,其余人的有搞机械的,有搞化学的,有搞电力的,对核技术不熟悉。彭士禄带领大家“坐下来、钻进去、入了迷”,以积极的态度抓紧读书学习,进行必要的预研,做好核动力的技术储备工作。

当时生活困难,伙食很差,有时候连窝窝头都吃不饱,只有挖野菜、白菜根吃,不少人因营养不良而全身浮肿。在每人每月的办公费才几元钱的艰苦条件下,大家都很有志气,怀着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自学核专业。为了能看到更多的外国资料,大家开始补习英语,背单词、啃书本,上厕所时也不例外。正是这种研究工作“细水长流不断线”的坚持,为以后核潜艇正式研制打下了技术基础。

“工程”下马期间,他们人不解甲,继续克服重重困难,在理论没计上突破了堆芯控制布置方案的设计。

1964年,我国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加紧研制核潜艇的任务便被进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

入川啃硬骨 铸就“水下钢铁长城”


为了核潜艇能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试验。于是,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909”的基地,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此时的他,已由红色孤儿成长为了顶尖的技术负责人。

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彭士禄和同事们开始了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

当时“909”基地的生活条件有多差?喝的水,来自稻田、池塘、河沟,经常拉肚子,只得用明矾进行处理,一缸水用完,缸底会沉淀起很厚一层泥;住的房,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干打垒”房;走的路,是在泥土上垫一层石子,晴天“洋(扬)灰”,雨天“水泥”的碎石路。

“909”机关小院至今还留有一处信箱,上书“成都291信箱”。这个信箱曾是基地八千军民与家人联络的唯一地址。对当地百姓的询问,他们也只说自己属于“西南水电研究所”,来四川发展水电。

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表、附件达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总长90余公里,管道总长30余公里。“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彭士禄回忆说。当时主要参考的是苏联“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德国“奥托汉”号核动力矿砂船和美国“希平港”核电站的一些照片及零星的报道。一遍遍的计算,一次次的试验,各项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首次达到设计满功率。彭士禄回忆道,奇迹诞生时有的同志高兴得跳了起来!

奇迹还在延续: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名为“长征一号”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正式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一个个奇迹如愿而至,可彭士禄却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核潜艇制造厂进行最后一次调试时,彭士禄胃部剧痛,汗湿全身,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海军派直升机接来海军总医院的外科主任现场开刀,在手术刀切开他的胃的那一刻,主刀医生差点哭了出来:胃上竟然有一个已经穿孔而自愈的疤痕……

“拓荒牛”风骨  “国家给我的太多了”

“也许是因为属’牛’吧,我敬仰’孺子牛’的犟劲。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彭老说。

核潜艇建造成功之后,跟核动力打了一辈子打交道的彭士禄,又领受了新的任务:建造核电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彭士禄就曾提交过秦山核电站的设计方案。改革开放后,中国启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彭士禄被任命为筹建总指挥,后成为大亚湾核电站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再后又担任秦山核电站二期董事长。

在出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他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还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多年来,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垦荒牛,为我国核电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力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采用压水堆路线;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干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建造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秦山二期,其设计标准、计算程序、研制能力等成功经验,对我国后续核能核动力的设计和研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荣誉面前,彭士禄从不计较得失,也从不提个人要求。1978年,当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时,他正在工地上忙碌,根本不知自己是受奖者。在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他还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

什么时候调级,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彭士禄一概不知,也不打听。评院士也是单位申请的。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而他却从七间的将军楼搬到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把大房子让给别人。

彭士禄担任过不少单位的顾问,从不拿报酬。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来源:川观新闻

作者: 徐莉莎

彭士禄 核潜艇 核动力 我国 中国军情 核动力潜艇

推荐资讯